《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的空間敘事——文學論文
《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以下簡稱《女魔頭》)在諸多批評家筆下仍被詬病于消費主義各大品牌傾銷的戰(zhàn)場,如以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作為契機對小說進行批評,或被眾多文學批評者圈為后工業(yè)社會的一種心理病態(tài)的傾訴。在筆者看來,《女魔頭》關注的唯一是女性——他們的職場、生活、情感——空間內(nèi)人物間張力,一種通過時尚界為媒介展示的女性內(nèi)部分歧。如果將《女魔頭》中的幾個空間的抽取出,對比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安德里亞(Andrea Sachs)為代表的第三浪潮女性主義①在小說中悄然對第二浪潮女性主義代表時尚圈女魔頭米蘭達(Miranda Priestly)進行了挑戰(zhàn)。在女性的空間敘事上,女性“作為一個集合體的內(nèi)部分層狀況”的研究步入批評界的視野。亨利·列斐伏爾(Henry Lefevre)所強調(diào)的空間的社會屬性在小說中間接指向安德里亞和米蘭達為之代表的兩種女性主義階段之間的張力。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認為“空間是任何權力運作的基礎”,在其作品《規(guī)訓與懲罰》中監(jiān)獄的理想建筑結(jié)構(gòu)中空間中潛藏的權力關系不言自明。而小說《女魔頭》里空間的集中描寫給讀者展示了兩代女性的奮斗目標的分歧,這些空間也是進行女性之間差異性研究的理想舞臺。筆者將從米蘭達和安德里亞所屬空間進行分類分析,并從三個開放性場合來說明兩位不同浪潮女性主義代表之間的對立。
一、米蘭達
像是了一層灰的舊款皮鞋,女魔頭的奮斗史在小說中是俗套的:出身貧寒、正統(tǒng)猶太家庭,十七歲時揣著僅有的一點積蓄輟學進入時尚界做助手,漸漸的有了些名氣。學習了些法語之后謀得了French Chic雜志的一編輯職位,更名易姓,從此逐步走上時尚教主的位置。(Weisberger, 38)從米蘭達的行事風格看來,這一段拼搏充斥著肖瓦爾特對女性主義運動第二浪潮的描述的特點②(Showalter, 13):對男性權威的模仿,及對男性權威的反抗。借著對新興時尚界的敏銳觸覺,米蘭達爬到了這一業(yè)界的金字塔頂端,在其所主編的時尚雜志對業(yè)界影響頗大。各大一線設計師品牌無不對米蘭達望風而靡,稱米蘭達為最賦天才的時尚主編。時尚產(chǎn)業(yè)構(gòu)筑了米蘭達全部的世界,一個僅僅為女人而構(gòu)筑的世界。小說中作者勞倫·韋斯伯格(Lauren Weisberger)給米蘭達在紐約城上東區(qū)一幢Elias Clark辦公大樓里安排了一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在第五大道安排了一套豪華頂層公寓, 在巴黎時裝周安排了一套利茲酒店的Coco Chanel套間。
這些私人空間的描寫給讀者注入了對米蘭達的最初印象。米蘭達的辦公室給安德里亞的第一印象僅僅是明亮的,有著碩大窗戶的寬闊的空間,房間里只有米蘭達抓住了安德里亞的視線,且無論如何她也無法挪開她對米蘭達的注視。(Weisberger, 20)后來進入Elias Clark大樓工作后安德里亞才注意到這幢大樓的室內(nèi)風格和米蘭達辦公室里的是一致的:光禿禿的白色。辦公空間中的白色給初來乍到的安德里亞的沖擊是巨大的。在安德里亞的眼里,這樣的白色代表了冰冷,正如米蘭達給她的第一感覺。米蘭達的居所是第二個讓安德里亞誠惶誠恐的地方。頂層豪華公寓套間內(nèi)也如米蘭達的辦公室一般仍舊是寬敞和明亮。米蘭達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空間里彌漫著冷色調(diào),雙胞胎的爭吵、丈夫的懶散沉默和米蘭達精致的吃相行成了鮮明的對比。(Weisberger, 112-3)米蘭達在巴黎時裝周所下榻利茲酒店(Ritz)的Coco Chanel套間的描述比起上兩個米蘭達專屬空間來說,除去寬敞外增加了一架小型鋼琴。另外,房間內(nèi)十七處都精心擺放了鮮花。(Weisberger, 304)作者這些精心安排的私人空間擺設給讀者描繪了一個時尚帝國中的價值金字塔頂端的風景——寬敞的空間內(nèi)端坐著如此一位時尚界女王,女王所處空間內(nèi)一切都是珍貴的,讓人望而怯步的。這三個空間中米蘭達代表了第二浪潮女性主義取得的所有輝煌成就——讓人眼花繚亂的名貴的服裝、豪華寓所、仆人及一位聽話的丈夫。這位實現(xiàn)了女權主義二階段的權力欲望的女人,擁有弗吉尼亞·伍爾夫所倡導的個人空間,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成功地找到了避免多麗絲·萊辛的作品《致19號房》③中蘇珊在各地輾轉(zhuǎn)需找的平衡,并毫無掩飾的將男性邊緣化。米蘭達擁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2位私人助理、華服、一位服從自己的丈夫,即便是海外出差也能保證自己的空間供給。在小說里的很多職業(yè)女性眼里,米蘭達是神,是她們?yōu)橹^斗的最終目標。除開空間描述中的浮塵,我們所觸及的是女權主義中消解男性權力的各種空間描述??臻g在小說《女魔頭》中扮演了一種女性成功必備的媒介。
二、安德里亞
《女魔頭》中徘徊不去的口號:”一百萬位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口號中的這份工作正是給第二浪潮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米蘭達做助理。米蘭達的助理安德里亞則是小說所創(chuàng)造空間內(nèi)權力的對立面。安德里亞在小說里空間安排。
從圖表2和圖表1的對比可以看出,安德里亞作為米蘭達私人助理,工作時候只有一張辦公桌,而大部分時候安德里亞需要不停的離開自己的位置去滿足米蘭達各種各樣的要求:買咖啡或冰激淋或一種香料、尋找一家古董店、接車、送洗衣服、取報紙……安德里亞的辦公桌下總是堆滿了米蘭達需要干洗的衣物,有時導致她甚至無法立足(Weisberger, 242)抽屜里是為米蘭達準備的瓷器和Pellegrino礦泉水,架子上擺放了兩三百盒的愛馬仕白色絲巾,衣柜里掛著的是米蘭達的皮草,安德里亞和艾米麗的外套只能堆放在一個角落。在米蘭達辦公室外圍,總是縈繞著被竊聽的緊張氛圍,艾米麗總是在抱怨的最精彩部分戛然而止,擔驚受怕終有一天被女魔頭抓到證據(jù)炒魷魚。(Weisberger, 159)Elias Clark大廈的安保制度更讓安德里亞無法喘息,小說中,艾米麗給安德里亞坦白給其辦理的出入卡上的證件照是從大樓內(nèi)的監(jiān)控錄像截取的,并介紹大樓里的攝像頭無處不在,它們甚至能夠監(jiān)控一個人的飲食熱量的攝入,或者分辨一名員工是否經(jīng)常運動。(Weisberger, 60)辦公大樓的攝像頭就像無數(shù)只眼鏡監(jiān)視著安德里亞,規(guī)訓其要注意飲食、舉止、著裝,正如??滤赋龅模骸爸黧w不斷的屈服于施加于自身的習慣、規(guī)則、秩序和權威,直至他可以完全自動地按權力的要求行事……” (Foucault, 128-9)安德里亞在接受米蘭達所代表的上層意志的規(guī)訓的同時,逐漸地喪失自我。在米蘭達和她的信徒們看來,一名成功女性,首先得從衣著打扮飲食開始規(guī)范,符合女王米蘭達的成功史的公式,將參數(shù)代入,才可推出可培養(yǎng)的女權主義麾下最具影響力的二代女王,如米蘭達在巴黎迪奧秀場前車里對安德里亞所說:“你使我想起了年少時的我。(Weisberger, 338)然而,安德里亞重視家庭和朋友親情的個性卻使得故事峰回路轉(zhuǎn),米蘭達的公式和參數(shù)的預設被安德里亞一并推翻,在秀場上公然離職轉(zhuǎn)而立即搭乘返程航班回紐約看護好友莉莉。此舉給女魔頭培養(yǎng)女權斗士接班人的故事畫了一條分叉路。
女性,掙扎在消解男性權力的終極,是否看清了女性的內(nèi)部分歧?安德里亞的兩個住所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暗示。安德里亞的第一個住所是和兩位在華爾街打拼的印度姑娘合租的一間非常小的房間,只能放下一張床,除此之外幾乎無半寸多余的空間了(Weisberger, 33-4)在莉莉被宿管剔除后,好友和稍微寬敞的空間使安德里亞和莉莉合租的居所勉強算是一個可住的地方。第二個居所之所以陽光很大一部分歸功于莉莉的存在,一位給安德里亞帶來人情的朋友。
另外,安德里亞在巴黎所下榻的Coco Chanel的子套間給其感覺是米蘭達房間的小版復制,但房間里的電腦、傳真、掃描儀、打印機和電話卻在向眾人展示著辦公場所的性質(zhì),缺乏親情和友情的交流也讓酒店套間顯得冰冷黑暗。安德里亞在房間里受制于各種電子設備,深夜需要為米蘭達處理事物得不到休息。在巴黎的安德里亞仍舊是米蘭達的規(guī)訓對象。安德里亞所處的酒店套間里彌漫著服從、鎖鏈和枷鎖的氣氛。對米蘭達絕對權力的質(zhì)疑終究有一天會爆發(fā)。
三、開放性場合中的米蘭達與安德里亞
小說中的另外三處開放性場合描寫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是:這三個空間給安德里亞的權力釋放做了很巧妙的安排。
按照米蘭達的意圖,杰克·唐林森的訂婚宴被安排在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雖然博物館不經(jīng)常接受私人宴席的安排,但是米蘭達仍有特權將博物館的一間畫廊訂了下來作為小叔子杰克的訂婚宴場所。宴會廳的安排的主基調(diào)是白色的,各種各樣的白色精致地層疊在一起,豪華卻不張揚。進入宴會廳前是傳統(tǒng)建筑物門前的“像山一樣高”的階梯(Weisberger, 264),身穿晚禮服和高跟鞋的安德里亞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到達宴會廳大門。宴會廳門外安德里亞認識了主管宴會廳安排的管理人員伊萊娜(Ilana),一位安德里亞第一次因工作關系找到的反對米蘭達的盟友。和其他米蘭達信徒截然相反的伊萊娜不僅和安德里亞抱怨了米蘭達的專斷和無理,還給安德里亞快遞了一張惡搞米蘭達的照片。照片里米蘭達的雙腿部位被貼上了蛇尾, “米蘭達完全變成了一條蛇:她的肘關節(jié)支在皮椅上,輪廓分明的下巴托在手掌中,舒展著身體躺著,蛇尾卷成了一個半圓,從皮椅上松軟的垂下來。太完美了!” (Weisberger, 269)安德里亞再次見到米蘭達的時候已是在博物館宴會廳內(nèi),米蘭達的蛇形意象沒有再現(xiàn)安德里亞的思緒,但女王的舉手投足在一群鄉(xiāng)下土豪的對比下,成了安德里亞唯一關注的女主角?!埃滋m達)是那天晚上真正的淑女,也是每個在場女人嫉妒的對象。” (Weisberger, 272)在這個場合里,被規(guī)訓了的安德里亞臣服于米蘭達的美,但崇拜在安德里亞再次看見惡搞米蘭達照片的時候卻消失殆盡。
在巴黎的克里斯蒂安母親舉辦的雞尾酒會中,安德里亞和文學才子克里斯蒂安調(diào)情時完全把米蘭達拋在了腦后,再次見到米蘭達時安德里亞以為米蘭達會將其介紹給正在暢聊的時尚大腕,未曾想到米蘭達卻讓安德里亞取一瓶Pellegrino礦泉水。安德里亞堅持努力付出的目標遲遲沒有被認可,會場內(nèi)如此多的時尚圈高層,安德里亞在他們眼里仍舊是一無名之士,更不用提在為米蘭達服役一年之后高飛至《紐約客》做編輯了。安德里亞的挫敗感在擁擠的會場內(nèi)刺痛著安德里亞的神經(jīng)。而后車內(nèi)與米蘭達的談話和回房后與家人、男友的電話對安德里亞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安德里亞如果選擇了像米蘭達這樣的成功范式,那么她就得拋棄對好友的感情、對父母的關愛、對男友的眷戀。故事的高潮在迪奧秀場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秀場內(nèi)安德里亞只能和記著等低端客戶站在后部,米蘭達端坐在秀場前排。雖然空間內(nèi)的眾人聚焦在燈光舞臺上,但安德里亞對于友情、愛情和家庭的在意使得她矛盾重重,無心看秀或關注她的老板米蘭達的需求。矛盾在米蘭達走到后部因雙胞胎的簽證過期質(zhì)問安德里亞一觸即發(fā)。米蘭達的冷峻和不盡人情讓安德里亞愈發(fā)厭惡。和莉莉的友情、和亞歷克斯(Alex)的愛情 、對家人關愛的無能使安德里亞不得不再次重新審視學習米蘭達走第二浪潮女性主義的路線。秀場空間中飄蕩的主題音樂和眾多米蘭達信徒的議論被虛化,安德里亞從黑暗的秀場里走出,用最快的速度收拾行李上了回紐約的飛機。
小說中的各種空間描寫給讀者展示了安德里亞對米蘭達的復雜態(tài)度變化。作為一名下屬,安德里亞想成為女魔頭米蘭達的追隨者,并用同樣的配方炮制自己的女性成功之路,但米蘭達的冷酷和不近人情讓安德里亞望而怯步。雖然米蘭達和她所代表的時尚世界通過各種手段對安德里亞實施規(guī)訓,但安德里亞的人性否決了時尚界的浮華,而選擇了回歸自己的真正本性。
從索雅的空間觀看來,韋斯伯格的《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給讀者的第二空間認識是空前的,小說關于時尚雜志內(nèi)部的細節(jié)展示了米蘭達和下屬權力關系運作的一系列空間:辦公室、寓所、宴會和時裝秀場,人物關系的張力在這些場所顯而易見,權力運作也在這些場所的細致描寫中不言自明。通過對米蘭達和安德里亞兩人的幾個空間的對比分析,筆者認為安德里亞為第三浪潮的女性主義給米蘭達所代表的第二浪潮女性主義書寫了關于女性主義道路的質(zhì)問。女性是否需要強勢?女性的社會屬性是否限定了女性的成功的定義為男性成功的復制?安德里亞在美好事業(yè)前途的曙光下公然離職或許是作者韋斯伯格的暗示。或許第二浪潮女性主義已經(jīng)走到了一定高度,但女魔頭所謂的成功真的是女性所需嗎?抑或是女人給自己畫的另外一個符咒?
(注釋)
①第三浪潮女性主義的倡導者Rebecca Walker在書中指出:“Whether the young women who refuse the feminist label realize it or not, on some level they recognize that an ideal woman born of prevalent notions of how empowered women look, act, or think is simply another impossible contrivance of perfect womanhood, another scripted role to perform in the name of biology and virtue.”
②第三浪潮女性主義的倡導者Rebecca Walker在書中指出:“Whether the young women who refuse the feminist label realize it or not, on some level they recognize that an ideal woman born of prevalent notions of how empowered women look, act, or think is simply another impossible contrivance of perfect womanhood, another scripted role to perform in the name of biology and virtue.”
③在《去19號房》中,女主人公蘇珊為了家庭辭去工作,把家里四個孩子送去學校后由于丈夫的一次外遇,開始思考自己放棄工作的明智性。蘇珊從此開啟了一段發(fā)現(xiàn)自我的旅程,讓人意外的是,這段旅程卻是一位家庭主婦掙扎在家庭和自我之間的空間尋找之旅。19號房的給蘇珊帶來自由和沉默,從而徹底擺脫了家庭的束縛。
參考文獻:
[1] Soja, Edward. Third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Imagined Places [M].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6.
[2] Walker, Rebecca. To Be Real: Telling the Truth and Changing the Face of Feminism[M].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95.
[3] 喬以鋼.論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空間概念[M].文藝理論研究, 2008(4), 109-116。
[4] Henry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UK: Blackwell, 1991.
[5] Foucault, 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M].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6] Weisberber, Lauren. The Devil Wears Prada[M]. New York: Doubleday, 2003.
[7] Showalter, Elaine.她們自己的文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8] Lessing, Doris. “To Room Nineteen [M].” Stories. Ed. Margret Drabble. New York: Alfred A. Knofp, 2008. 413-448.
欄目分類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