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新聞論文 > 正文

短視頻新聞視聽敘事研究

作者:張利紅來源:《聲屏世界》日期:2023-12-06人氣:1194

中國互聯網信息在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的網民規(guī)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5.6%。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也首次突破了十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用戶規(guī)模快速增長,短視頻成為全民化應用。[1]互聯網是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途徑,短視頻憑借著網絡技術支持、滿足受眾碎片化閱讀等需求成為當今時代的寵兒,兩者結合就產生了短視頻新聞這一新聞形式,并且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可和喜愛,各大主流媒體機構也入駐了短視頻平臺,成為新聞內容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視頻新聞與傳統(tǒng)的文字報道不同,與電視新聞一樣依靠的是聲音和影像敘事,因此與電視新聞還比較接近,但是基于互聯網特性和移動終端播放的短視頻新聞,適應社交媒體的傳播特點,技術賦能之下又在視聽語言和影像敘事上與傳統(tǒng)電視新聞相區(qū)分,去電視化特征日趨明顯,短視頻新聞視聽敘事表現出了新的特征。中國新聞獎是中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標桿獎項,其獲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短視頻新聞發(fā)展的前沿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因此本研究以第28到31屆中國新聞獎的部分獲獎作品為研究對象,對短視頻新聞視聽敘事進行研究,以期為短視頻新聞發(fā)展提供借鑒。


輕量化敘事的總體導向

輕量化的概念最先來源于賽車運動,概念是比較好理解的,車子重量輕了可以具有更好的操控性,發(fā)動機輸出的動力能夠產生更高的加速度,與此同時從還能擁有出色的節(jié)油表現??傊渲饕笇枷胧窃诒WC性能的基礎上,節(jié)能化設計各總成零部件,持續(xù)優(yōu)化車型譜,也就是保證效率與效能的平衡。[2]這一概念引入到新聞傳播領域指的是通過優(yōu)化傳播內容與傳播方式、降低受眾的閱聽障礙與門檻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短視頻新聞輕量化敘事首先表現在作品時長與生產效率上,從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的梳理中可以看到,作品時長總體上是向短的趨勢,尤其是短視頻現場新聞。在此限制下,短視頻新聞的內容也化繁為簡,高度凝練、重點突出并且在技術支持下新聞生產效率高,時效性強;另一方面,短視頻新聞輕量化敘事還表現在重大主題的小切口敘事上,嚴肅內容化繁為簡、重大主題通過細節(jié)展現,以小見大。

時長向短 突發(fā)新聞內容制作精簡。當前社會處于高速發(fā)展期,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非??欤ヂ摼W海量信息面前人們的注意力分散,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閱讀方式。而短視頻新聞“短平快”的特點就顯示出其在新聞傳播效率中的優(yōu)勢,短視頻新聞貼合了受眾信息獲取便捷和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和要求,在短時間內能夠清楚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也是短視頻新聞能夠得到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通過梳理第28到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作品,發(fā)現作品時長是有向短趨勢的。第28屆獲獎短視頻新聞作品12件,平均時長為5分30秒。第29屆《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調整短視頻新聞時長限制,從“短視頻新聞作品不超過10分鐘”改為“短視頻新聞作品不超過8分鐘”,[3]第29屆13件獲獎短視頻新聞平均時長為3分45秒。第30和31屆評選辦法將短視頻新聞分為了短視頻現場新聞和短視頻專題報道,時間限制上前者不超過3分鐘,后者不超過8分鐘。梳理發(fā)現第30屆獲獎短視頻現場新聞平均時長為1分54秒,第31屆獲獎短視頻現場新聞平均時長為1分36秒。由此可見,短視頻新聞尤其是短視頻現場新聞作品時長是向短的,迎合了受眾碎片化閱讀的習慣,能夠讓受眾在短時間內了解新聞事件與內容,符合人們快速便捷獲取信息的要求,這也是短視頻新聞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重要途徑的重要原因。

當然在短視頻新聞作品時長限制之下,在新聞內容的制作上會更加精簡凝練、突出重點。面對互聯網絡中的海量信息,短視頻新聞能夠讓受眾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短視頻新聞往往看門見山,讓受眾直面主題,突出重點,在最短的時間內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讓受眾一目了然、把握總體從而節(jié)約時間,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第30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現場新聞《獨家V觀|習近平看望“快遞小哥”》作品時長為1分15秒,是習近平在北京前門東區(qū)看望慰乘車返回途中臨時下車,看望前門石頭胡同里正在工作的快遞小哥,并向他們以及全國的快遞小哥和勞動工作者拜年。由于是臨時下車,攝像來不及調試,全程用手機記錄拍攝,內容簡單、保留了原生態(tài)紀實風格,在第一時間制作推出,具有極強的時效性。該新聞推出后迅速成為爆款,當天全網點擊量突破2.9億。該則短視頻新聞時長只有1分15秒,貼合受眾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用最簡單的手機設備進行拍攝并且沒有過多剪輯包裝,畫面和聲音都沒有做過多處理,內容比較精簡。作品在第一時間推出,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也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以小見大 嚴肅內容化繁為簡。在宏大主題的敘事上,短視頻新聞往往從小角度切入作深層次的挖掘,通過細節(jié)來展現全局與宏觀,表現出重大主題敘事以小見大、嚴肅內容化繁為簡的特性。大型主題報道一般是指關于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與活動或者重大社會熱點進行的報道,能夠展現國家歷史進程、反映時代脈搏,進行設置議程,引發(fā)廣泛的關注與社會話題。大型主題報道的宏大敘事往往有特稿、綜述、長篇通訊等,宏大敘事是黨媒的傳統(tǒng)敘事方式,[4]不可否認,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宏大敘事仍然占據重要的位置。但是當前我們處于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在自媒體、各種平臺型媒體沖擊之下,宏大敘事與當前的傳播形態(tài)已經不太符合,因此短視頻新聞力爭從宏大敘事中找到小切口,也就是微觀敘事,大主題也是由無數個小主題、小人物和小故事構成的,因此抓住這些小角度,以小故事講述大道理,用細節(jié)展現全局和宏觀,短視頻新聞表現宏大主題才能夠脫穎而出。

在心理學上有個“自己人效應”,應用到傳播領域是指當受眾認為傳播者與自己有相似之處時會把其當做“自己人”,在面對傳播者傳達的信息時,會更加積極地接受也會更加信任、認同該信息,實際上就強化了傳播者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5]所以在面對宏大主題敘事時,短視頻新聞從小切口入手,以小故事、小人物講述大道理,將嚴肅刻板、高高在上的說教轉變?yōu)樯罨臄⑹抡Z態(tài),將宏觀敘事轉變?yōu)橘N近百姓的生活化平民視角,這樣的敘事更能夠打動群眾,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第29屆中國新聞獎特等獎《“中國一分鐘”系列微視頻》創(chuàng)造性地以“一分鐘”為切口,將宏大敘事按照時間刻度進行微縮,建構起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全景,小切口大敘事,為解讀中國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該視頻融通線上線下,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并重傳播,達到海量傳播與廣泛的好評,成為爆款視頻。


多樣化敘事的新視聽呈現

從“有圖有真相”到“無視頻不新聞”,受眾對視頻化敘事供給需求在不斷增加,[6]在新媒體語境下,短視頻新聞的跨媒介融合敘事特征也更為明顯?;ヂ摼W的最大特點就是包含一切媒介,融合文字、音頻、視頻、動畫、圖片等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即融合新聞成為業(yè)界共同認可的互聯網新產品,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和新技術運用,都為短視頻新聞敘事提供了便利條件和新的要求。語言學家雅各布森在《語言和其他交流系統(tǒng)的關系》這本書中指出“人類社會當中最社會化、豐富和最貼切的符號系統(tǒng)顯然以視覺和聽覺為基礎”。[7]短視頻作為一種視頻媒介,融合視覺與聽覺為一體,“視聽合一”是其天然的屬性,短視頻為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大的表意空間。[8]在新媒體語境下,技術賦權豐富了短視頻新聞的敘事形式。動畫、5G、VR、三維技術等的應用更加豐富了短視頻新聞的呈現方式,能夠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短視頻新聞更注重字幕的使用、背景音樂與畫面的配合,在此基礎上也在嘗試用動畫、特效、互動、三維技術等豐富新聞的敘事形式,提升受眾的視聽體驗,加強短視頻新聞的傳播效果。

多元符號互文 生動表達新聞內容?;ノ男缘母拍钣煽死锼沟偻尢岢?,在后現代主義者的觀點中,“一切符號都是文本,每個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鏡子,每個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他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絡,以此構成文本過去、現在、將來的巨大開放系統(tǒng)”。[9]新聞文本也是一種互文性極強的文本,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其“內互文性”,即同一文本內部各要素的關系。這種內互文性在短視頻新聞中主要表現在文字、音頻、圖像、視頻等多種因素的相互指涉上。短視頻新聞敘事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畫面語言、有聲語言和文字語言三部分,視聽符號的雙重疊加,可以使新聞短視頻的呈現更加生動。短視頻新聞利用互聯網的多媒體特征,在呈現方式是比較豐富多樣的,一般情況下包括文字、圖片、畫面、聲音和背景音樂等,集多種視聽元素于一體,能夠增強新聞的表達效果,豐富受眾視聽體驗。目前短視頻的受眾還是呈現年輕化的特點,年輕受眾會更加傾向于觀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視頻,因此在短視頻新聞的制作中,可以適當加入這些視聽元素,比如醒目的標語、字幕、適宜的背景音樂、貼紙包裝等增強短視頻新聞的可看性以及傳播效果。

第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專題報道《黃河十二時辰》是對黃河流域九省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進行拍攝并剪輯完成的一個新媒體作品,作品構思巧妙,以十二時辰串聯起黃河經流地區(qū)的景色與文化,作品精心剪輯并配以音樂,畫面展現黃河流域的美景,給人以畫面上的視覺美感,音樂匹配的也非常適宜,合理背景音樂的設置可以烘托敘事主題,視聽符號的雙重疊加讓整個作品充滿活力更加具有可看性。字幕的多樣化敘事也給短視頻新聞增色不少,字幕突破過去的單一形式,能夠出現在新聞畫面的任何地方,而且還可以用不同大小、字體和顏色來標注。[10]短視頻專題報道《第一書記》的制作就注重標語年輕化的細節(jié)創(chuàng)新,針對不同的平臺特點設置了新媒體標題,比如“沒有撤退可言”這種年輕人耳熟能詳的標語,迎合年輕受眾的觀看習慣,呈現年輕化的標語形態(tài)。第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短視頻新聞專題報道《光影記憶》以北京日報社成立69年來積累的數百萬張不同歷史時期的影像資料為基礎,講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短視頻微紀錄片的形式,以小瞬間見證大時代回憶經典。作品集合文字、圖片、剪輯、畫外音、合成等形式于一體,時間短、節(jié)奏快,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出色的字幕樣態(tài)和貼合畫面主題的背景音樂、同期聲都為短視頻新聞作品增色不少,短視頻新聞敘事以畫面為主,音樂和文字相互配合的互文結構,生動的表達了新聞內容。

技術加持 新聞形式多樣。良好的視聽體驗除了需要基本視聽元素的配合,也需要動畫、三維特效、數據可視化等新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短視頻新聞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信息產品,可借助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和新技術運用,為新聞敘事提供便利條件求。技術加持下,短視頻新聞的形式逐漸豐富多樣,人工智能、MG動畫等輔助表達新聞內容,豐富了新聞的形式。進入5G時代,“互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短視頻新聞的融合也更加密切,智能媒體在短視頻新聞中的應用豐富了原有的新聞敘事形式,AR新聞、VR新聞、游戲新聞、全景新聞等等,都成為短視頻新聞敘事可以借鑒的新形式。

第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專題報道《老外看小康中國》運用“寓言故事”講述方式,從微觀小故事入手,展示宏觀視角的小康中國。該新聞作品運用現場實拍、無人機拍攝、人物采訪以及MG動畫的形式,用大量動畫來輔助敘事的表達,把抽象的理念具象化,對于海外受眾來說,降低了閱聽的障礙和隔閡,能夠增強他們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展示了全面小康的獨特內涵與現實意義,也創(chuàng)新了主旋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手法。第30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短視頻新聞作品《AI剪輯大閱兵》使用無人機技術和AI技術,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畫面進行智能剪輯,以不同的角度和更快的速度將這一場盛大的閱兵畫面呈現給全國觀眾,提高了生產效率,在5分鐘內完成了大量的視頻自動剪輯,實現了短視頻的實時傳輸。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看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壯觀場面,為新聞作品增添了視覺沖擊力。第28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公仆之路》運用技術創(chuàng)新在5分鐘多的視頻中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從黃土地到中南海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的公仆歷程,內容豐富,畫面轉場流暢、音樂配合考究,表現形式新穎、引人入勝。短視頻新聞采用一鏡到底的創(chuàng)新表達,連貫的畫面和敘事給受眾時空穿越的感覺,巧妙的場景轉換和變化也清晰呈現了習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軌跡,此外還運用三維投射技術,給受眾以沉浸式的體驗。新技術讓原本枯燥的歷史講述生動起來,讓歷史場景在短視頻新聞中活了起來,提升了作品的觀賞性,也就容易形成新聞作品的二次傳播,讓習總書記的人民公仆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技術的加持豐富了短視頻新聞的表現形式,讓傳統(tǒng)視頻增加了美感,擺脫單向度和單一化的傳播格調。[11]


敘事視角的去電視化表征

短視頻新聞與傳統(tǒng)的文字新聞報道有所不同,主要是靠視聽語言和影像敘事,與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是比較接近的,短視頻在誕生之初就具有明顯的電視化特征。但是隨著短視頻新聞不斷適應社交媒體屬性,又基于互聯網特性和移動終端播放的特性,技術賦能之下短視頻新聞去電視化趨勢愈發(fā)明顯,除去上面談到的輕量化敘事、多樣化敘事,去電視化特性還表現在敘事視角上面。敘事視角又被稱為敘事聚焦,米克·巴爾認為,事件敘述是要從一定的“視覺”范圍內描述出來,在故事中,素材成分往往以一定的觀察點或者觀察視角表現出來,因此所呈現出來的諸成分與視覺之間的關系就成為聚焦。[12]傳統(tǒng)電視新聞一般作全知視角的敘事,記者是一種“顯在”的敘事者,短視頻新聞則從微觀視角入手,記者成為“隱蔽”的敘事者。內視角也就是有限聚焦敘事是從故事中某個人物的視點進行敘述,在營造真實感上作用十分突出。內視角敘事的事件信息是從特定的人物視角展開,不但真實生動而且能夠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13]基于短視頻新聞移動端播放特性,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vlog視頻日志新聞是在敘事視角上對于傳統(tǒng)電視新聞的拓展,表現了明顯的去電視化特征。此外,手機拍攝的便利與技術門檻降低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新聞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很可能是第一時間發(fā)出新聞的人,普通公眾參與信息生產,從觀望著變成了在場者和參與者。新聞媒體在公民視頻新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進一步擴大新聞影響力也是比較常見的操作。這種用戶生產模式能夠激發(fā)公眾參與新聞生產的熱情,同時也能夠豐富新聞素材、降低新聞制作成本等,加上超高速5G技術支持,能夠進一步提高新聞的時效性,顯示短視頻新聞在突發(fā)性報道中的內生性優(yōu)勢。

vlog+新聞。內視角敘事包括第一人稱敘事和記者以第三人稱敘事,短視頻新聞以第一人稱敘事的vlog日志是對傳統(tǒng)電視新聞的大幅度拓展,并且已經成為短視頻新聞的常態(tài)表達方式。Vlog是用來記錄日常生活的視頻博客,起源于國外的Youtube,因為真實記錄和展現生活的特性深受歡迎,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傳播方式,融入新聞報道中產生了新效能。Vlog新聞聚焦于主持人個人特質,以主持人自己的限知視角觀察并講述新聞信息,自拍特寫與近景鏡頭的運用縮短了與受眾的社交距離,平視鏡頭貼近受眾心理,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感,讓嚴肅內容更能為受眾所接受,從而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第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抗洪vlog 記者坐拖拉機趕往安徽廬江圩堤搶險現場:數千人會戰(zhàn)守堤壩》是記者采訪抗洪搶險時拍攝了大量的真實現場鏡頭,采用volg形式展現新聞事實,畫面捕捉真實鮮活,記者的解說也很通俗易懂,貼近性比較強,可以給受眾較強的代入感,但是鏡頭始終是對準新聞現場,記者并沒有出境,而是“代替”受眾的眼睛,直擊抗洪搶險畫面,帶給受眾畫面沖擊力。第30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vlog:小姐姐的兩會初體驗》系列報道以首次報道兩會的年輕記者小彭為視角進行第一視角的介入式觀察與行進式報道,該作品是較早嘗試受海內外年輕受眾歡迎的VLOG視頻網絡日志形式的短視頻新聞,“Vlog+網言網語”拉近受眾與兩會的距離,現場感強,該新聞在全網播發(fā)后受到年輕網友群體的熱烈歡迎,傳播和互動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第30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十八洞村龍金彪的Vlog|脫貧之后》也是采用vlog第一視角的方式,使用具有記錄感的專業(yè)小機器Gopro,記錄主角龍金彪生活與干農活的場景,以及他當時內心感受的表達,第一視角內心想法的表達,給受眾一種面對面傾聽的錯覺,能夠拉近主角與受眾的距離,加上后期融合手繪和動畫等,使作品具有網感更加貼合年輕受眾的喜好,加強了傳播效果。

拍客+新聞。拍客就是在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用手機、相機或者攝像機等影像設備拍攝圖片或視頻,并可能會對其中的部分作品進行后期處理然后上傳網絡進行分享的人群。[14]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隨手拍攝記錄自己身邊有趣的事情分享生活百態(tài)或者拍攝到偶然遇到的一些突發(fā)情況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中可能會引起大量的關注,也就是“全民記者”的時代已經到來。公民視頻新聞信源開放,拍客通過手機拍攝和網絡傳播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報道,縮短了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的傳播時間,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媒體工作者利用拍客提供的大量視頻素材,進行新聞制作并迅速發(fā)布,有利于捕捉突發(fā)新聞事件、向受眾展示更加全面的新聞現場、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又擴展了新聞信息來源,而且能夠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拍客視頻與新聞的結合在突發(fā)現場報道中顯示出其內生性優(yōu)勢。

第30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作品《鏟車車主勇救村民》續(xù)集是在哈爾濱玉泉鎮(zhèn)一場大雨中普通鏟車司機多次涉險來回在積水中穿梭,將200多名村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拍客怕到視頻后上傳到網絡中被記者看到后進行了采訪補充、追蹤報道,新聞作品經過媒體簡單包裝后在龍視新聞抖音號發(fā)布,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該新聞作品使用了民眾所拍內容,真實的展現了災難現場和鏟車車主救援的場景,手機豎屏拍攝并在抖音發(fā)布,適配播放平臺的特性,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第31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現場新聞《視頻|淚目!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漢請把我骨灰無菌處理撒在長江》是疫情志愿者小伙鄭能量在身心疲憊時拍攝了一段獨白“生死狀”,發(fā)布在了朋友圈,記者進行了聯系采訪獲得一手資料后進行了報道。編輯團隊在鄭能量視頻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對視頻進行字幕的配文以及選擇了合適的音樂,突出淚點和正能量的傳播。視頻在抖音平臺點擊量超9900萬,該主題全網點擊量達2.5億,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結語

通過分析部分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新聞作品,發(fā)現其貼合受眾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短視頻現場新聞具有輕量化敘事的趨勢;短視頻新聞在字幕、音樂和畫面剪輯、包裝上注重多元符號的互文表達,視聽并重輔助新聞內容表達。技術賦權下5G技術、MG動畫以及虛擬技術等運用到短視頻新聞中,使其不斷在視聽敘事上呈現出新特征,給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聽感受。短視頻新聞表達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與拍客、vlog等結合,產生了新的效能,有利于短視頻新聞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短視頻新聞在保證新聞真實、及時等新聞價值的基本要素下,要致力于不斷適應移動終端播放特性,適應手機受眾的觀看習慣,創(chuàng)新新聞形式、豐富內容表達,給受眾帶來更多更好的短視頻新聞作品。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12-baidu.cn/w/xf/2448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