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精神需求
一、文化精神
1.中國哲學與美學思想
任何的設計背后都有一個設計理念在做支撐,這種設計理念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一種文化底蘊和美學思想。中國是一個具有極其完備的歷史延續(xù)和悠久的文化思想傳統(tǒng)的民族,中國的設計藝術思想必然受到中國哲學與美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中國哲學一直是儒、道、禪三教合一。中國文化長期受老莊哲學及《周易》美學思想的影響與滲透,強調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陰陽相互,有無相生。老子認為宇宙天道之妙用全在于陰陽動靜,宇宙萬物都包含著“陰”和“陽”這兩種對立的方面或傾向,萬物的變化都是由于陰和陽的相互轉化,并在“氣”中實現統(tǒng)一。對“道”的體悟和追求是中國繪畫的本體和審美的最高取向,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作為中國設計藝術的一部分,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是中國哲學與美學自然而然的反映,必然符合中國精神和中國人的精神需要。
2.中國精神的體現
人類歷史文化體現的是人類物質與精神的追求和關切,以及其中積淀的哲學與美學底蘊。中國現代設計的核心思想就是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因為設計的創(chuàng)造者是人,受益者也是人,如果忽略了人在社會中對設計的影響力的話,現代設計會成為無源之水?;谶@種要求,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師必須廣泛地從人們的各種生活中吸取素養(yǎng),從對自然與人類社會的感悟中激發(fā)設計的靈感,同時,更重要的是必須強調對中國精神的體味與體現。如對于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中國設計師應該根據需要把反映著中國精神的民間剪紙運用到平面設計中,這是歷史賦予中國設計人的中西結合的道路。在選擇來源于生活的主題的時候,如代表吉祥如意的生活愿望“五子登科”、“金玉滿堂”等,這些主題的表現都是基于生活中的關懷是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根,也是中國精神的歷史積淀,從而賦予了平面設計作品的生命與靈魂。
二、創(chuàng)造精神
現代設計理念強調設計是一項創(chuàng)造活動,創(chuàng)新是任何藝術與設計的生命。設計中所體現的創(chuàng)造精神指的是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提倡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意思維,它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品質的追求方向。因為在人們思考問題時,都會有意或無意識地習慣性地運用自己所熟悉的思維方式,而作為設計師必須敢于突破于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體現創(chuàng)造精神。如在中國現代高校設計專業(yè)教學中也常設了諸如創(chuàng)意性質的相關課程,就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理念,為以后的設計工作中對創(chuàng)造精神的追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中國當代平面設計藝術作品中,我們會發(fā)現許多的所謂的創(chuàng)意都來自于模仿國外的平面設計作品,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從另方面看,也說明一個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一個不經意間的設計構想,表面上看似乎是信手拈來、一揮而就,但深層次地看卻有著極為復雜的知識貯備和主觀意識。馬克思說:“人類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一旦滿足了某一范圍的需要之后,又會游
離出,創(chuàng)造出新的需要?!币虼?,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不僅體現了人類的精神與物質的需求,而且還自然地去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在這里,設計滿足精神與物質需求是前提,而新的需求在以前的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自覺地產生出來。
三、時代精神
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人類是社會構成的主要要素,其生存與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就是與自然界不斷接觸、交換和發(fā)生作用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是時代精神的反映,這也往往表現在人類的各種設計作品之中。因此,設計是圍繞著時代需求而發(fā)展的,而時代需求則引導著人類設計的不斷更新。
人們在基本的吃、穿、住、行及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精神方面的需求就隨之而來,而任何的設計都是精神需求的產物。設計師是指導消費者精神層面向更高層面過渡的領路人,一個好的設計師,肩負著提升人們審美情趣以及引導時代潮流,乃至闡釋哲學與美學思想的責任。設計師們通過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設計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把握人類精神健康發(fā)展的時代脈搏。其中之一便體現在流行與時尚方面,如材質媒介、時髦圖案在服裝上、包裝上的運用,這里面引領著人們對品牌的時尚趨勢的把握,以及對體現時代潮流的時髦服飾的模仿等等,成為一種社會化的時代精神的體現與發(fā)展過程,對當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著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F代平面設計的時代精神還會引領人們的思想領域,激發(fā)人們的時代與民族情緒。比如反對戰(zhàn)爭、反對國際經濟壟斷等題材的招貼,都會觸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對永恒和平的向往與深切感受,并成為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與精神的武器。
四、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強調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之所以形成中國特色的關鍵。中國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許多設計方面的典型佳作,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做工精良的骨器,后有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漆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隋唐宋的三彩等等,其中的造型、圖案、色彩都帶有典型的民族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具有極高的借鑒性與啟發(fā)性。但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入了一個崇洋媚外的誤區(qū),有人認為做設計一定要走出中國,并認為西方世界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殊不知,西方的設計作品也是西方國家其民族精神的體現,模仿西方是無法盡情表達出中國民族文化的具有五千年延綿不斷的文化發(fā)展史的深厚底蘊。特別是在突出地反映中華民族精神的漢字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平面設計師,必須把握住中國人的“設計智慧與能力中的優(yōu)勢基因”,即民族精神,這是西方設計師永遠都不可能具備的。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標志設計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漢字作為中國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在世界文化中能夠有力地彰顯中國精神的重要性。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現代化過程是一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如何把握既要體現民族精神,又要學習與借鑒西方設計的技巧與理念,而這仍然是“中體西用”的有關中西融合的問題。日本是一個公認的最會借鑒和學習的民族,日本的設計大師把從西方社會學來的現代設計觀念揉合到日本的民族傳統(tǒng)藝術之中,作品既富有明顯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時又具備了強烈的現代美感,將現代意識和民族精神融為一體,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一場對民族精神的再創(chuàng)造運動。因此,在現代設計理念中強調民族精神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得以存在于世界設計史中的關鍵。
結語
總之,設計作為具有文化性、創(chuàng)造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人類活動,其主體始終是人,一切以人的精神與物質需求為中心,而中國現代平面設計作為中國商品經濟的產物,不僅要強調鮮明的文化與時代特征,而且還必須強調創(chuàng)造與民族精神,這些也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得以健康發(fā)展的精神需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信息時代的來臨,中國現代平面設計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梁梅:《世界現代設計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
2 高豐:《中國設計史》,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1。
3 張道一:《美術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