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據新聞研究的學術梳理與再探索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驅動下,各行各業(yè)開始重視大數據及其價值。新聞界也掀起了一股數據新聞的熱潮,并將其視為新聞報道變革的創(chuàng)新形式,因此,對數據新聞進行研究探討具有必要性。
一、數據新聞研究概況:“初露頭角”
數據新聞是一個高度綜合的交叉型領域,涉及新聞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深度和寬度缺一不可。縱觀國內關于數據新聞的闡釋文獻,雖處起步階段(研究熱潮始于2013年),但無論理論探討還是個案分析都在逐步開展及縱深,是極具成長力的學術“新生兒”。其研究對象涉及到數據新聞理論和實踐、數據新聞的可視化、數據新聞的數據挖掘等。另外,數據新聞研究統(tǒng)計分析如下:截至2014年6月發(fā)表時間,通過CNKI數據庫以“數據新聞”為關鍵詞高級檢索出學術成果140篇:期刊134篇,碩士論文2篇,會議論文3篇,博士論文0篇,相關專著1篇,2013年的學術成果占將近四成;研究過程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研究論文涉及的媒體依次從高到低數量為報紙、廣電、網絡;研究人員所屬機構和論文合著情況分析如表1、表2所示;
|
媒體機構 |
高等院校 |
高校、媒體、公司等跨機構合作 |
傳播類研究所 |
其他 |
總計 |
數量 |
20 |
105 |
7 |
4 |
4 |
140 |
比例 |
14.28% |
75% |
5% |
2.86% |
2.86% |
|
表1 研究人員所屬機構統(tǒng)計圖
|
—個人獨著 |
兩個人合作 |
兩個人以上合作 |
其他 |
總計 |
數量 |
90 |
36 |
7 |
7 |
140 |
比例 |
64.29% |
25.71% |
5% |
5% |
|
表2 論文合著情況統(tǒng)計圖
二、數據新聞研究的內容架構:“五位一體”
學術研究成果按性質一般分為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發(fā)展研究三大類;本文數據新聞研究內容也框定于此范疇內,可總結為“五位一體”:即數據新聞的理論研究;數據新聞的宏觀發(fā)展研究;國外數據新聞實踐研究;數據新聞本土化研究;學科、領域與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研究。具體數據如圖1所示:
(一)數據新聞的理論研究
此部分主要研究內容是關于數據新聞概念引入與界定,及相關概念的厘清,同時還有介紹國外數據新聞的理論研究情況。值得提出的是,數據新聞概念及相關理論研究,基本處于引入階段,研究較為單薄且缺乏權威性的原創(chuàng)成果。其中,關于數據新聞概念,尚無統(tǒng)一界定。部分學者引入森·格雷等著《數據新聞手冊》的某些闡述,如數據新聞“就是用數據處理的新聞”。也有學者方潔、顏冬嘗試從新聞呈現形態(tài)、新聞生產流程、新聞行業(yè)發(fā)展的三種不同視角梳理出國外學業(yè)界對此概念的界定,經分析后亮出自己觀點,即數據新聞是“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tǒng)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經過文獻翻閱和研究學習,筆者嘗試對“數據新聞”作此理解:“數據”是數據新聞的重要表達形式,“數據”要經過搜集、統(tǒng)計、分析以及可視化處理之后,才能將其呈現在新聞報道中。另外,關于“數據新聞的生產過程”、“數據新聞的倒金字塔結構”等理論闡述,大部分學者是在借鑒和參考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相應闡述與應用。
(二)數據新聞宏觀發(fā)展研究
據圖1顯示,學者著墨略勝一籌的當屬數據新聞宏觀發(fā)展研究,此方面從宏觀層面研究數據新聞的發(fā)展、前景、影響、制約、挑戰(zhàn)、對策等,總體基調都認可數據新聞對傳媒業(yè)發(fā)展將產生新導向和巨大潛力。學者彭蘭(2013)、官建文(2013)等、徐銳(2013)等就不同程度闡述了數據新聞對傳媒業(yè)各層面影響及其價值性;另外,學者史安斌等(2014)、郭曉科(2013)都圍繞著“數據新聞學”去探討數據新聞的學科發(fā)展現狀及前景。針對大數據下傳媒業(yè)面臨的短處,學者劉建明(2013)闡述了大數據時代記者應具備“提純”數據的能力,并強調避免過于依賴“數據”的形式表達。筆者認為,數據新聞是一顆冉冉升起的 “新星”,關鍵是學、業(yè)界如何作相應的戰(zhàn)略性、理念性調整,實現數據新聞雙贏。
(三)國外數據新聞實踐研究及啟示
此部分主要研究內容是通過對國外數據新聞實踐具體案例的調查及比較研究,展開對我國數據新聞發(fā)展的思考。如學者周婷婷等(2014)、章戈浩(2013)、畢良宇(2014)分別選擇了2013年全球“數據新聞獎”中三個不同類型的數據新聞獲獎作品、英國《衛(wèi)報》、國外媒體ProPublica為研究案例文本,都紛紛詳細展開討論國外數據新聞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其中,學者畢良宇還分析了我國數據新聞發(fā)展的不足,且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議。另外,很多學者也從數據新聞呈現方式角度延伸、豐富國外數據新聞實踐探討,如可視化方面,具代表性文獻有學者彭蘭(2013)、李雅箏等(2014)。
(四)數據新聞實踐本土化研究
隨著數據新聞實踐探索的慢慢成熟,國內數據新聞相關研究也在慢慢摸索,并注重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呈現本土化特征。此部分研究內容主要是以國內案例為依托,探索實踐意義,并對數據新聞主要載體形式報刊、電視、網絡等進行分類的案例研究。所以,新視角、新問題思考就成了此方面研究重點。突出文獻有學者習楠從數據挖掘、數據運用、文本敘述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北京晚報》數據新聞實踐的詳細過程。張超等(2014)介紹了網易、新浪和搜狐三大門戶網站數據新聞實踐的探索;吳靜(2014)則專門研究了網易“數讀”的數據新聞實踐,討論其優(yōu)勢與不足并提出建議。另外,數據新聞實踐本土化的延伸性探討中,學者宋國強等(2013)結合案例研究了數據可視化在電視新聞中的五個設計步驟。筆者認為,我國數據新聞實踐基本掌握數據新聞的表層呈現形式——“數據靜態(tài)可視化”,未精通數據新聞深層技術表達,如交互性、深度性等技術嵌入。
(五)學科、領域與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數據新聞具備交叉學科性質,繼而顛覆傳統(tǒng)、催生出了一種新型的新聞生產模式,在這種形勢的變化下,無論是學界還是業(yè)界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人才培養(yǎng)方面,并啟發(fā)了相關方面的學術探討。學者張波等、李明、張炯等、趙江峰分析了新聞從業(yè)者應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數據新聞傳播主體——記者和編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如何重構其新聞報道能力。另外,學者潘亞楠、高雁探討了高校新聞教育應如何轉變思維,應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市場新型人才需求。筆者認為,數據新聞需要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既懂理論又懂技術,如具備可視化、數據挖掘等技能十分必要。但就目前而言,相比國外,國內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屬摸索階段,數據新聞將面臨人才匱乏的窘境。
三、結語:“百端待舉”
傳媒學術風云對戰(zhàn)中,數據新聞研究儼然略勝一籌,成果豐碩。但從整體情況來看,數據新聞研究仍“羽翼未豐”,有待驚人的學術挖掘。
(一)研究內容的總體情況
1、研究廣度不足、文本同質化
研究內容涵蓋基本概念、背景分析、個案分析、前景展望、人才培養(yǎng)等眾多領域,但相比國外,文獻絕對數量少,較多研究視角未觸及,研究成果暫顯不足。另外,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數據新聞實踐研究,案例同質化嚴重,如學者頻繁選取國外《衛(wèi)報》、國內《據說兩會》作為案例進行數據新聞實踐研究,但視角并未創(chuàng)新,均有文本內容雷同分析的痕跡。
2、研究深度淺顯、方法單一
大部分文獻停留在表層的簡單分析,缺乏對數據新聞進行系統(tǒng)、深入、科學地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為止,數據新聞未形成一條清晰的理論體系,且針對國內數據新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只提出簡單解決方案,對某些話題也缺乏深層次探討,如可視化、數據挖掘等;還有“傳播效果分析”、“受眾分析”涉及數據分析等定量研究、實證研究的成果幾乎沒有。因此,數據新聞研究成果理論基礎不扎實、實踐性也不強。另外,數據新聞的專著、碩博士論文成果寥寥無幾,相比國外,體系化、全景式、綜合性、深度性研究成果較缺乏。
(二)研究內容的前景探索
數據新聞雖屬起步階段的新興學術探索,但無論是文獻相對數量發(fā)展,還是學業(yè)界的重視程度,其學術研究發(fā)展后勁十足,存在很大的研究空白有待拓荒。
1、豐富數據新聞理論的研究價值
目前,數據新聞看似在學業(yè)界如火如荼進行,但學理層面仍未形成體系化研究。“理論指導實踐”,即數據新聞的理論完整性、成熟性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數據新聞實踐操作的應用價值性,則可試從深度性、交互性等視角深層探討數據新聞。另外,數據新聞承載了傳媒業(yè)對傳統(tǒng)新聞拓展的眾多期許,具有社會價值性,尤其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新發(fā)展契機及經營變革,則可探討數據新聞如何應對公民新聞的沖擊?總之,豐富數據新聞理論可實現研究的多維價值性。
2、擴展數據新聞的受眾傳播效果研究
后續(xù)研究也應致力于探討基于“受眾”線索的數據新聞的傳播效果研究,受眾是新聞信息實現的歸宿,則衡量數據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價值少不了受眾評判,忽視受眾,光從收視率、點擊量的漲跌和業(yè)內人士的自我評價來評判新聞內容好壞,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因此,可對數據新聞的受眾進行大型調查,并試做以下探討:基于受眾態(tài)度和行為的效果研究;“積極受眾”影響下的效果研究;以認知為核心的效果研究等等。
3、拓寬數據新聞的跨學科研究視角
數據新聞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前沿領域,且不同學科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是學術科研創(chuàng)新的主要動力,因此,可從多、跨學科視角來研究數據新聞,例如,從美學角度分析數據新聞。當然,也可從其他學科視角進行邊緣性嵌入研究。
4、深入數據新聞的批判研究視角
不可否認,數據新聞發(fā)展熱潮中也會有瑕疵,學者應開始理性地審視之前對數據新聞的感性追捧,并研究數據新聞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可試從批判視角著手探討數據新聞,例如,從傳統(tǒng)新聞報道看如何彌合數據新聞報道鴻溝;從“數據中心主義”看數據新聞的盲區(qū)。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