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筍膳食纖維作為益生元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DF)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天然植物中但不能被人體消化的多糖[1]。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DF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改變腸胃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降低人體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發(fā)生概率;限制膽鹽的吸收水平,調節(jié)血漿中的膽固醇含量;影響腸道轉運,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降低糖代謝紊亂和心血管疾病等作用[2]。此外,DF對于腸道菌群還具有益生效應,DF的攝入不足會使腸道微生物群降解富含糖蛋白的黏液層來代替DF的功能,從而降低黏液層對腸道的保護,最終致使腸道環(huán)境暫時或永久性轉變,表現(xiàn)為細菌多樣性和豐富度降低[3]。
竹筍膳食纖維(bamboo shoot dietary fiber,BSDF),主要由纖維素、木質素和不溶性的半纖維素等組成,具有較高的持水能力和膨脹能力[4]。BSDF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預防肥胖等多種功能。研究證實,BSDF可以顯著的減輕體重,通過抑制肝臟合成脂肪的基因,減少脂質的合成,從而降低血清中的總膽固醇和甲狀腺球蛋白[5];同時,增加食品系統(tǒng)中的黏度,降低人血糖和血清膽固醇含量,顯著縮短食物糜的轉運時間,增加糞便體積,預防便秘[6];改變膽汁鹽酸的含量,影響腸道菌群生長和豐度[2]。乳酸菌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益生菌,廣泛存在于人體腸道中[7]。研究表明,菊粉作為益生元通過調節(jié)乳酸菌能量代謝,產生短鏈脂肪酸促進乳酸菌生長[8]。因此,我們假設BSDF在調節(jié)人體腸道菌群以及作為益生元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作用效果。所以,本文以BSDF為原料,測定其基本成分、單糖組成以及重均分子量,并以菊粉為陽性對照,探究BSDF在消化液中的抗消化能力,同時選取乳酸菌L1(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乳酸菌L2(Lactobacillus plantaum)作為乳酸菌模型,研究BSDF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以期為BSDF益生功能的研究及產品開發(fā)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金佛山方竹筍加工副產物,重慶特珍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乳酸菌L1(Lactobacillus fermentum)、L2(Lactobacillus plantaum),中匈食品科學合作研究中心;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膏,北京奧博星生物有限公司;菊粉、胃蛋白酶(2 500 U/g)、胰蛋白酶(2 500 U/g)、木瓜蛋白酶(800 U/g),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S試劑,索萊寶公司;吐溫80、乙酸鈉、檸檬酸三銨、葡萄糖、苯酚、硫酸鎂、硫酸錳、氯化鈉、磷酸氫二鉀等試劑均為分析純,成都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三氟乙酸為色譜純、甲醇為分析純,上海安譜公司;單糖標準品,Sigma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HH-ZK8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鞏義市予化儀器有限責任公司;FA1004A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天電子儀器有限公司;GR60DA高壓滅菌鍋,美國Zealway公司;LRHS-150-℃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SW-CJ-1FD潔凈工作臺,蘇凈集團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BPH-7100ApH計,貝爾分析儀器有限公司;ICS 5000離子色譜,美國Thermo;BI-200SM動靜態(tài)光散射儀,美國Brookhaven。
1.3 BSDF的制備
根據(jù)汪楠等[9]的方法制備BSDF。取方竹筍筍頭、筍腳等加工副產物,洗凈切片,用沸水將筍肉漂燙7 min,60 ℃烘干,粉碎過篩得到全粉。全粉中加入800 U/g的木瓜蛋白酶,控制料液比為1∶20(g∶mL),55 ℃酶解2 h后滅菌,純水洗滌后過濾,收集濾渣,冷凍干燥并粉碎,獲得BSDF粉末。
1.4 BSDF基本成分、重均分子量及單糖組成測定
1.4.1 BSDF基本成分測定
水分含量測定:參照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測定》;蛋白質含量測定:參照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膳食纖維含量測定:參照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纖維的測定》;脂肪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測定》;總灰分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測定》。
1.4.2 BSDF重均分子量測定
將BSDF分別配制成質量濃度為0.2、0.4、0.6、0.8、1.0 mg/mL的溶液,通過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4次。采用動靜態(tài)光散射儀在640 nm下對樣品的靜態(tài)光散射進行測量,25 ℃下測量角范圍為30°~150°,用甲苯作為參比物。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Zimm plot方法。
1.4.3 BSDF單糖組成的測定
根據(jù)LI等[7]的方法,采用高效陰離子色譜分析逐級醇沉多糖組分的單糖組成,利用離子色譜系統(tǒng)及電化學檢測器對BSDF的單糖組分進行分析檢測。
1.5 BSDF在胃中的抗消化能力
根據(jù)ZHANG等[10]的方法并略加修改,配制人工胃液:稱量8.0 g氯化鈉、0.2 g氯化鉀、8.25 g二水合磷酸氫二鈉,14.35 g磷酸二氫鈉、0.1 g二水氯化鈣、0.18 g六水合氯化鎂、5.0 g胃蛋白酶,溶解于500 mL蒸餾水中攪拌均勻定容至1 000 mL。并用1 mol/L鹽酸分別調節(jié)pH為1.5、2.5、3.5。稱取1.0 g BSDF加入人工胃液后,于37 ℃恒溫加熱,在0、1、2、3、4、5、6 h定時取樣,按照1.4.2的方法測定重均分子量,并用DNS法測定還原糖含量計算水解率。同時以菊粉作為對照。如公式(1)所示:
水解率
(1)
式中:n0為消化前的總糖含量;n1為初始消化的還原糖含量;n2為不同時間測得的還原糖含量。
1.6 BSDF在腸道中的抗消化能力
根據(jù)ZHANG等[10]的方法并略加修改,配制人工腸液:稱量3.4 g磷酸二氫鉀溶于250 mL蒸餾水,攪拌均勻后調節(jié)pH至6.8,后將5.0 g胰蛋白酶溶于100 mL蒸餾水,兩者混合定容至500 mL。隨后用0.1 mol/L NaOH分別調節(jié)pH為7、7.5、8.5。稱取1.0 g BSDF加入人工腸液后,于37 ℃恒溫加熱,在0、1、2、3、4、5、6 h定時取樣,按照1.4.2的方法測定重均分子量,并用DNS法測定還原糖含量并計算水解率。同樣以菊粉作為對照,水解率計算同公式(1)。
1.7 BSDF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
1.7.1 培養(yǎng)基制備
根據(jù)張夢云[11]的方法并改進,制備BSDF為碳源的基礎培養(yǎng)基。按照1∶100、2∶100、3∶100(g∶mL)將BSDF加入100 mL蒸餾水中,振蕩均勻后于80 ℃恒溫水浴攪拌1 h,隨后加入1.0 g蛋白胨、1.0 g牛肉膏、0.5 g酵母浸膏、0.5 g乙酸鈉、0.2 g檸檬酸三銨、0.1 g吐溫80、0.2 g磷酸氫二鉀、0.05 g硫酸鎂、0.005 g硫酸錳?;旌暇鶆蚝蠓湃霚缇佒?,121 ℃滅菌20 min后倒入無菌離心管,8 000×g離心5 min。之后放入滅菌后的錐形瓶中備用。按照相同步驟及比例,制備菊粉為碳源的基礎培養(yǎng)基(10、20、30 g/L);制備20 g/L葡萄糖為碳源的基礎培養(yǎng)基,作為陽性對照,以不添加葡萄糖的培養(yǎng)基為空白對照。
1.7.2 乳酸菌接種
在潔凈工作臺上,用無菌移液槍移取100 μL菌液注入培養(yǎng)基中,振蕩均勻后,放入37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
1.7.3 乳酸菌生長過程中pH的測定
在接種乳酸菌之后的0、2、4、6、8、10、12、24 h取菌液5 mL,用pH計測定并記錄時間所對應菌液的pH值。
1.7.4 乳酸菌產酸能力的測定
在接種乳酸菌之后的0、2、4、6、8、10、12、24 h取菌液5 mL,裝入滅菌的燒杯中,加入10 mL蒸餾水,滴加0.3 mL酚酞顯色劑,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直至有粉紅色產生并且30 s內不褪色,記錄所消耗的溶液體積。
1.7.5 乳酸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在接種乳酸菌之后的0、2、4、6、8、10、12、24 h取1 mL菌液加入滅菌離心管中,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將2 mL生理鹽水加入沉淀中,生理鹽水作為對照,測定600 nm下的吸光度,并繪制生長曲線。
1.8 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SPSS 2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軟件對數(shù)值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每個實驗重復3次。使用Origin 2018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BSDF基本成分及單糖組成
BSDF的基本成分如表1所示。含量最高的組分為膳食纖維(64.90%),其次是蛋白質(11.41%)、水分(10.44%)和灰分(8.61%)。而總膳食纖維(total dietary fiber,TDF)含量為64.90%,不溶性膳食纖維(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含量為58.12%,水溶性膳食纖維(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為6.78%。這說明提取的BSDF為粗提物,原料中的蛋白質并未全部除去,可能有部分膳食纖維與蛋白結合較緊密。BSDF的重均分子量為2.02×107 g/mol,這說明BSDF是一種混合高聚物。
表1 BSDF的基本成分及重均分子量
Table 1 Basic composition and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of BSDF
表2為BSDF的單糖組成。BSDF由10種單糖組成,分別為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甘露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和核糖,其中相對含量較高的單糖有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和甘露糖,分別為39.72%、12.77%、12.69%、9.30%和8.67%。這一結果與萬仁口等[12]對BSDF研究中的單糖種類大體相同,但含量略有不同,可能是由于竹筍種類和取樣部位不同而導致的。BSDF中的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等單糖均可促進乳酸菌的產酸能力[11],而葡萄糖可以作為能量供應的主要來源。因此,BSDF作為一種新型的益生元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表2 BSDF的單糖組成 單位:%(相對含量)
Table 2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BSDF
2.2 BSDF在人工胃液中的抗消化能力
在健康人體內,胃液pH值大致在1.5~3.5,而食物在進入人體內大約6 h后排出,當食物進入胃中,pH一般會升高至3.5左右[13]。因此,本實驗研究了BSDF在pH值分別為1.5、2.5、3.5的人工胃液中6 h的消化性。水解率可以反映出模擬胃液中BSDF 的抗消化能力。如圖1-a所示,BSDF在人工胃液中處理1~2 h,其水解率變化較大,2 h后水解率變化逐漸平緩;而菊粉在0~1 h內水解率的變化較大,1 h后變化趨于平緩。6 h時,pH值1.5時菊粉的水解率為18.37%,高于pH值為2.5與3.5時的水解率,這說明酸性越強,越有利于菊粉分解。6 h后,兩種樣品在相同的pH值下的水解率相差不大,這說明此時在人工胃液中,菊粉和BSDF的抗消化能力沒有顯著性差別。
由圖1-b可知,經(jīng)人工胃液消化后,BSDF的重均分子量均呈下降趨勢。0 h時,BSDF在pH值為1.5、2.5、3.5的消化液中重均分子量分別為2.02×107、2.11×107、1.98×107 g/mol,經(jīng)過6 h消化,pH為1.5 環(huán)境下BSDF的重均分子量降到7.0×106 g/mol。此外,在pH為1.5和2.5環(huán)境下BSDF的重均分子量要低于pH值為3.5的重均分子量,表明pH值越低越能促進BSDF的降解。
2.3 BSDF在人工腸液中的抗消化能力
健康人體腸道偏堿性(pH值7.5~8.5),一般進食后6 h內,pH會升高。人工腸液中不同時間點的水解率和重均分子量的變化可以反映出BSDF在腸液中的抗消化能力[14]。因此,本實驗研究了BSDF在pH值分別為7、7.5、8.5的人工腸液中6 h的消化性。如圖2-a所示,BSDF在人工腸液中的水解率變化較菊粉平緩,在處理6 h、pH值為7時,BSDF的水解率為31.08%,低于菊粉的水解率(45.46%),說明BSDF對腸液的抗消化能力較菊粉更強。經(jīng)人工腸液消化后,BSDF的重均分子量均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圖2-b)。0 h時,BSDF在pH值為7、7.5、8.5的消化液中重均分子量分別為2.02×107、2.26×107、2.14×107 g/mol,6 h消化后,BSDF的重均分子量分別降低至5.9×106、5.8×106、5.4×106 g/mol。
a-水解率;b-重均分子量
圖1 BSDF在人工胃液中水解率與重均分子量的變化
Fig.1 The changes of hydrolysis rate and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BSDF in artificial gastric fluid
2.4 BSDF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
2.4.1 BSDF對乳酸菌生長過程中pH的影響
在乳酸菌生長的過程中,pH值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來反映乳酸菌的生長情況[15]。如圖3-a所示,處理0~4 h,不同BSDF濃度的培養(yǎng)基中pH值變化不明顯,而處理4~12 h,pH值發(fā)生較大變化,12 h后變化趨于平緩。在質量濃度為10、20 g/L 時,BSDF促進乳酸菌L1產酸能力要強于菊粉,但是30 g/L的BSDF促進乳酸菌L1產酸能力要弱于菊粉。乳酸菌L2在BSDF培養(yǎng)基中pH值變化趨勢與乳酸菌L1相同(圖3-b)。隨著時間增加,BSDF濃度越大,pH變化越強烈,說明產生酸性物質的能力更強。但是相同濃度下,乳酸菌L2在菊粉培養(yǎng)基pH值的變化較BSDF大,這說明菊粉對于乳酸菌L2的產游離酸能力更強。
a-水解率;b-重均分子量
圖2 BSDF在人工腸液中水解率與重均分子量的變化
Fig.2 The changes of hydrolysis rate and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BSDF in artificial intestinal fluid
a-乳酸菌L1;b-乳酸菌L2
圖3 乳酸菌L1與乳酸菌L2在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pH值的變化曲線
Fig.3 pH value curve of L1 and L2 in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medium
2.4.2 BSDF對乳酸菌產酸能力的影響
益生菌在人體腸道中利用碳源發(fā)酵產生乳酸、短鏈脂肪酸等弱酸性物質,由于弱酸無法完全電離,導致有一部分氫離子無法被pH值衡量,因此總酸含量也是作為衡量乳酸菌益生效果的重要指標[15]。如圖4-a所示,處理6~8 h,乳酸菌L1在BSDF培養(yǎng)基中的總酸含量均明顯增加,而其他時間變化較為平緩,且無碳源組變化不明顯,這說明BSDF可以提升乳酸菌L1的產總酸能力。隨著BSDF濃度增大,乳酸菌L1產生酸性物質的能力也在增加。在相同濃度下,BSDF相較于菊粉對乳酸菌L1有更強促進產酸的能力。
如圖4-b所示,乳酸菌L2在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總酸含量的變化與乳酸菌L1基本一致。處理至6~8 h,BSDF培養(yǎng)基中總酸的含量均明顯增加,而其他時間變化較為平緩,且無碳源組變化不明顯,說明BSDF可以提升乳酸菌L2的產總酸能力。隨著BSDF濃度的增加,總酸的濃度均明顯增加。在相同濃度下,BSDF與菊粉對乳酸菌L2所產生的影響基本一致。
a-乳酸菌L1;b-乳酸菌L2
圖4 乳酸菌L1與乳酸菌L2在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總酸含量的變化曲線
Fig.4 The curve of the total acid content of L1 and L2 in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medium
2.4.3 BSDF對乳酸菌生長曲線的影響
生長曲線主要反映了微生物生長情況及微生物所在的生長期,且主要是菌體數(shù)量的生長情況。由圖5-a可知,處理0~4 h,乳酸菌L1在BSDF培養(yǎng)基中濁度變化很小,處理4~12 h,BSDF培養(yǎng)基中均產生了顯著的濁度變化,12 h后變化趨于平緩,且無碳源組,濁度基本不變,說明BSDF對乳酸菌L1生長具有促進作用。當BSDF的濃度增加時,濁度也相應增加。相同濃度下,BSDF處理的濁度變化要高于菊粉,這表明BSDF對于乳酸菌L1的生長具有更強的促進作用。乳酸菌L2在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曲線與乳酸菌L1大體相同(圖5-b),相同濃度的BSDF和菊粉對乳酸菌L2的濁度變化影響也基本一致,表明BSDF和菊粉對促進乳酸菌L2生長的能力相當。
a-乳酸菌L1;b-乳酸菌L2
圖5 乳酸菌L1與乳酸菌L2在不同碳源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曲線
Fig.5 Growth curves of L1 and L2 in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media
3 討論
本文以BSDF為研究對象,并以菊粉作為對照,通過培養(yǎng)兩種不同的乳酸菌(乳酸菌L1、乳酸菌L2),并在不同時間下對BSDF的抗胃液消化能力、抗腸液消化能力以及對乳酸菌生長的pH、總酸含量、生長曲線等指標進行了測定。
(1)BSDF的體外抗消化能力
體外消化是一種模擬食物在人體胃腸道內消化過程的方法,測定BSDF的抗消化性可以作為判斷其能否進入結腸產生功能的依據(jù)。在消化液中BSDF的重均分子量下降,水解率上升,這可能是由于消化過程中BSDF的部分蛋白質分解所致。研究表明,高分子量的膳食纖維可通過增加胃腸道內容物黏度阻礙酶與底物的接觸,降低葡萄糖等小分子的擴散速率,降低消化液中還原糖含量,產生抗消化性[16]。BSDF具有結構無定型區(qū)域含量低,區(qū)域結構不易破壞,糖苷鍵種類繁多的特點[17];菊粉的長鏈大分子中糖苷鍵主要為β(1→2)糖苷鍵,糖苷鍵種類相較于BSDF簡單,斷裂更為容易[15]。在人工胃液中,pH值越低越不利于食糜黏度的增加,使更多的底物被水解為還原糖,同時BSDF在pH值為8.5的環(huán)境下,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小,破壞了BSDF的微觀結構,不定性區(qū)域增加,結構不穩(wěn)定,更多親水基暴露,使BSDF更容易大面積的與酶進行結合,使糖苷鍵斷裂,從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消化性[18]。綜上所述,BSDF的抗腸胃液消化能力要高于菊粉,且胃液pH值降低或腸液pH值的增高都會導致BSDF的抗消化性降低。
(2)BSDF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
BSDF作為一種從高纖維食品竹筍中提取出的DF,在維持膳食平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BSDF影響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糖耐受量和胰島素水平,表明其具有降血糖作用[5]。此外,BSDF可通過促進腸道蠕動[2],吸收膽汁酸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發(fā)酵產物的pH值下降,總酸含量及菌體濁度升高,說明兩種乳酸菌均能夠利用BSDF產酸。LI等[19]研究結果表明腸道菌群能夠發(fā)酵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乳酸等物質,從而增加總酸含量,降低pH值,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與此同時,乳酸菌L1和乳酸菌L2的菌體濁度均有顯著性提高,說明BSDF對兩種乳酸菌產生了一定的益生作用。
對于乳酸菌L1來說,產酸能力隨著BSDF濃度增加而增大。BSDF中的單糖為乳酸菌L1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碳源單糖,這也與實驗中MRS培養(yǎng)基的結果一致。同時由于10 g/L的BSDF相較于20 g/L所提供的碳源濃度較少,BSDF水解產生的益生單糖濃度較少,而具有益生效應的單糖可以促進乳酸菌L1的生長繁殖,在一定范圍內濃度越高,益生效果越好[20]。同時,菌體濁度的變化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BSDF的濃度,會促進乳酸菌L1的生長。而總酸的產量與pH值結果類似,高濃度BSDF產生的總酸含量較高,可能是由于乳酸菌L1大量利用BSDF產生弱酸,在pH值降低過快的環(huán)境中,無法更好的電離出游離氫離子,從而導致總酸的堆積,這與ZHU等[20]的研究結果一致。相較而言,高濃度的菊粉對于乳酸菌L1的pH值前期影響較小,產生酸性物質較少,pH值更適合乳酸菌L1產游離酸,而在總酸與菌體濁度上效果較差??傮w而言,BSDF相比于菊粉更有利于乳酸菌L1生長。
對于乳酸菌L2,在BSDF培養(yǎng)基中pH值逐漸降低最后趨于平緩。這可能是BSDF大分子裂解后,具有益生效果的單糖得以暴露[20],有利于乳酸菌L2發(fā)酵。當pH值過低時,乳酸菌L2繁殖與代謝受到抑制,pH值、總酸含量和菌體濁度變化趨于平緩,表明pH值過低不利于BSDF對于乳酸菌L2的益生作用。這與TANG等[21]對于葡萄柚皮黃酮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相同濃度的菊粉相比于BSDF而言,pH值變化范圍要廣,這可能是由于菊粉的分子質量小,空間結構較簡單,乳酸菌L2對菊粉利用性更好,能產生更多的游離酸。30 g/L的BSDF對于乳酸菌的益生效果要高于10、20 g/L 的BSDF,這可能是30 g/L的BSDF所提供的碳源濃度更大,使乳酸菌L1的產游離酸能力更好。總酸由游離酸與非游離酸組成,且影響pH值的通常為游離酸水解所產生的氫離子的濃度,而還有一部分酸以結合態(tài)出現(xiàn)。相同濃度的BSDF相較于菊粉產總酸的含量較高,與pH值變化不同,說明乳酸菌L2利用BSDF產生更多的非游離酸。同時,在10、20 g/L的BSDF與菊粉處理中濁度變化大致相同,而30 g/L BSDF處理中濁度變化略微高于菊粉,這可能與菊粉發(fā)酵產生的低pH值環(huán)境不適合乳酸菌L2生長有關[22]。綜上,BSDF培養(yǎng)基中乳酸菌L2產生游離酸含量少于菊粉培養(yǎng)基,但乳酸菌L2的生長數(shù)量卻要優(yōu)于菊粉對照組。
4 結論
本文以BSDF為研究對象,并以菊粉作為對照,研究了BSDF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腸液的抗消化能力,以及對兩種乳酸菌生長情況的影響。結果表明,BSDF在胃液中的抗消化能力與菊粉相當,但是在腸液中BSDF比菊粉的抗消化能力更強;通過比較BSDF培養(yǎng)基與菊粉培養(yǎng)基中乳酸菌生長過程中pH值、總酸含量、生長曲線,發(fā)現(xiàn)BSDF培養(yǎng)基對兩種乳酸菌生長均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益生效果。研究結果說明BSDF對乳酸菌的生長具有益生作用,為BSDF作為益生元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