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素質(zhì)——譯者的必要條件
從古至今,中國都不可避免地與世界各國產(chǎn)生各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因而,翻譯應運而生,并且在21世紀的今天顯得日益重要。然而,縱觀國內(nèi)的翻譯市場,譯作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搞”翻譯的人很多,而真正“懂”翻譯的人很少,能夠讓人們認可的譯本更是少之又少。
筆者在翻譯公司時就發(fā)現(xiàn),在外宣、旅游、法律、科技乃至文學等領域,翻譯中出現(xiàn)錯譯或漏譯的現(xiàn)象仍比比皆是。文軍等人早在2002年的“信息與可接受度的統(tǒng)一”一文中歸納出八大錯誤,雖是針對中國的旅游翻譯市場的,但也同樣適用于其他領域的翻譯,即“1.拼寫2.遺漏3.語法4.表達5.洋涇浜英語(中式英語)6.用詞不當7.累贅8.文化誤譯”(文軍,2002)?,F(xiàn)今拼寫和語法問題隨著譯者的專業(yè)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善,而筆者認為翻譯中的其他錯誤主要歸結(jié)于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的差異和中西方不同的語言習慣;二是譯者自身主體的原因,比如理解或表達的問題,還有翻譯的態(tài)度、責任心等因素。這些因素都給翻譯帶來了許多的陰影,甚至產(chǎn)生了難以預料的后果。
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翻譯素質(zhì),卻是譯者的必要條件。筆者根據(jù)自身的翻譯實踐,從現(xiàn)實角度來探討譯者應該具備的翻譯素質(zhì)。
一. 譯者對于雙語能力的掌控
雙語能力,包含的是對母語和目的語的熟練掌控和在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能力,這是譯者必備的第一條件。并非每個懂英語的人都能做翻譯,譯者本身必須從原作中去理解作者,從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去把握原作的目的和意圖,克制自我,遵從原作者,做到忠實,這是第一步。
同時,對于讀者來說,譯作本身也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輸出過程,如果譯者的漢語能力不夠扎實,就無法準確表達出原語的藝術效果。郭沫若曾說:“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譯等于創(chuàng)作,甚至還可能超過創(chuàng)作。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創(chuàng)作還要困難”。因此,只有真正靈活地穿梭于雙語中,熟練地進行轉(zhuǎn)換輸出,才能避免出現(xiàn)誤譯,錯譯的現(xiàn)象。
筆者走訪了許多翻譯公司,發(fā)現(xiàn)如果只是普通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即便過了專業(yè)八級的,都未必能勝任翻譯。譯者對雙語能力的掌控,不是指單純意義上能夠掌握英文的讀寫能力,它必須是個理解加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理解,體現(xiàn)在對原作的“忠實”;再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在對于目的語的良好掌控和對受眾認識的把握;二者缺一不可,必須要經(jīng)過長期的翻譯實踐,慢慢地體會,不斷地磨練出來的。
二. 譯者須從文本特點角度來權衡譯文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點,譯者要考慮不同的用詞和表達手法,不能千篇一律,逐字翻譯,這是在翻譯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如果遇到旅游文本,要充分考慮它的信息功能和呼喚型文本特點,不能拘泥于漢語原來的詞句,要根據(jù)英文旅游文本的特點,對漢語文本進行改譯或增補等,同時要考慮西方受眾的接受程度,必要時必須弱化西方受眾不好理解或容易產(chǎn)生誤解的信息。此外,有些文中出現(xiàn)的代表中國特有的等級觀念的詞匯, 如,“某領導下榻賓館”的“下榻”,或是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卻無任何實際意義的官話套話, 如“隆重召開、勝利閉幕”, “資金運作安全,項目建設安全”等等,這些意識形態(tài)過重的話語或詞匯在翻譯時就需要進行改譯處理。
而如果是法律合同文本,就要從法律文本的角度出發(fā),因為法律的“強制性、權威性、嚴肅性”使得它的行文具有自己的格式規(guī)律和套路,所以,合同文本語言要求準確、規(guī)范,對專業(yè)用語的使用要求很高, 行文必須準確, 即“準確性、莊重性、嚴謹性”(潘紅,2004:261)。 比如,合同的簽訂,法律文本均以“… made and signed by and between … ”作為特定的開頭;而要表達“今后,將來”的含義,我們不能用“in the future”,而要用法律中特定的“hereafter”等等。 這些有法律文本特點的詞匯是需要在長期的翻譯實踐中不斷積累而來的。
無論是哪種文本翻譯,均要求譯者要充分了解該文本的文本特點,熟悉該領域的專業(yè)詞匯和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到目的語的閱讀人群的接受度,做到“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例如: 筆者在翻譯《夜鶯與玫瑰》中遇到的一句話
“All night long she sang, and the thorn went deeper and deeper into her breast, and her lifeblood ebbed away from her.”
譯文1:她整夜的,囀著歌喉,那刺越插越深,她生命的血液漸漸溢去。——林徽因
譯文2:整整一夜她唱個不停,刺在她胸口上越刺越深,她身上的鮮血也快要流光了。 ——王林
譯文:3:她整晚整晚地唱著,而刺尖,一寸寸地扎入她的胸膛,鮮血,從她身體里一滴滴地流走…… ——筆者
對于林微因的譯本,筆者認為雖然忠實于原文,但沒有考慮到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孩子多半是感性的,也因此對語言的敏感度更高。在譯文1中所使用的“囀著歌喉”“ 溢去”以及“血液”都太正式,而且就兒童而言,用詞太大,他們很難理解,所以也無從去想象。這對于以想象思維為主的少年兒童來說,譯文1 不會引發(fā)他們的興趣。而譯文2 在這方面的處理上好過譯文1,用詞簡單明了不過缺乏了兒童文學的特色語言;而在譯文3中,筆者考慮到了兒童文學的特點,加大疊詞的使用,用夸張的手法,更能把孩子帶入畫面,讓其身臨其境,形象生動。充分考慮文本的特點并以此來決定譯文的語言特點,這是筆者在翻譯中最深刻的體會。
三.譯者的責任心
作為譯者,責任心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素質(zhì)。拋開文化差異和理解的錯誤,許多的翻譯失誤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責任心和職業(yè)素養(yǎng)所造成的。有時因為趕時間,遇到了一些詞匯就想當然地翻譯,沒有經(jīng)過確認就下譯文,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誤譯的情況。只有端正翻譯態(tài)度,有責任心,譯者才可能有意地去避免一些可能的錯誤,特別是當涉及到異域文化風情時,遇到不熟悉的俚語俗語的用法,如果不去追根究底,想當然地翻譯就會照成很多遺憾。這點在外宣和科技的翻譯上顯得尤為重要,要知道,“外交無小事”。外宣翻譯決定了中國對外宣傳的效果,反之,也影響著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筆者在福建省某市的市情介紹中遇到“XX市下轄XX、XX以及金門縣(待統(tǒng)一)”被譯為“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XX City,there’re XX, XX and Kinmen County (to be reunified)”。其中“待統(tǒng)一”譯成“to be reunified”看上去似乎很登對,然而深究起來卻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區(qū)區(qū)的三個字,既要考慮對原文“忠實”,又要避免政治的敏感問題(臺灣尚未與祖國統(tǒng)一)、還要能意思清楚、扼要明了,所以改譯成“still under the control of Taiwan, a breakaway province”,而不能用“not reunified with the motherland yet”,因為如果是后一種譯法,大家會有新的疑問,那金門縣現(xiàn)在歸屬于誰管轄,與中國是什么的關系呢?
四. 譯者必須朝著“一專多能,T型人才”的方向發(fā)展
接觸了翻譯后,筆者才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淺薄,法律的艱澀難懂,科技的高端前沿,經(jīng)貿(mào)的復雜專業(yè),每一項對于英語專業(yè)的人來說都是無可奈何。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其實很缺乏其他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譯員光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就像個萬精油,沒有專業(yè)性,似乎哪兒都能抹,卻哪兒都不專。而作為譯者,所接觸的翻譯材料大多都五花八門,你常常會遇法規(guī)政策常識、國情歷史或是商貿(mào)金融方面的專業(yè)詞匯,如果你不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并熟悉各行各業(yè),那就一定要做好譯前的各種準備和平時的點滴積累,努力做一個“雜家”或“萬事通”,因為,翻譯,無處不在。
例如:筆者在商務文本的翻譯中曾遇到過這樣兩句話;
He gave his house as a security.
Treasury securities are revalued daily.
在這兩個例句中的“security”跟日常語篇中“安全”是沒有任何什么關系的。在商務領域中, “security” 實際上有專門的含義,上面的句中它的意思分別為“抵押”和“國庫券”。如果此時譯者不了解商務領域的用詞或沒有日常的積累,再加上缺乏足夠的責任心,沒有去細查這個詞匯,那么就必然出現(xiàn)誤譯和錯譯的情況。
因此,筆者建議,譯者最好要選擇一門專業(yè)領域,比如新聞、經(jīng)貿(mào)、法律或科技等,深入研究該行業(yè),把這個領域做好做尖,真正成為這個行業(yè)的翻譯專家,這樣才可能在這個領域站住腳。因此,譯者必須朝著“一專多能,T型人才”的方向努力,博聞強識,又行業(yè)專攻。
總之,隨著翻譯工作在國際交流中越來越重的作用,譯者的角色扮演也越來越關鍵。高素質(zhì)的譯者能更好地促進國際交流,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也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
欄目分類
-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與融合性探討
- 數(shù)字轉(zhuǎn)型與價值共生: 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精準翻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 文化自信視閾下孟良崮紅色精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融合與轉(zhuǎn)化
- 社會工作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介入途徑研究
- 鄉(xiāng)村旅游資源與游客體驗需求的空間配適性研究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 產(chǎn)教融合視域下 非遺工藝美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美育的融合實踐探索
- 文旅融合背景下 河南紅色文化文創(chuàng)設計實踐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