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摘要:禮儀是一個人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文明素質的重要標志。但是,在當今時代,某些中學生文明禮儀觀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因此,必須加強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引導中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中學生。
關鍵詞: 中學生 文明 禮儀
禮儀是治事待人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guī)范。禮儀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修養(yǎng)應該成為每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生中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是貫徹 “以德治國”思想的具體措施,是加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抓手,必須高度重視。
一、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說過: “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學禮才能有所成就。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治國安邦、立身處事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們的日常生活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禮儀。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禮儀既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對他人的尊重。禮儀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有無教養(yǎng)的重要尺度,也是一個人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具體體現。今天的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禮儀行為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的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加強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不僅能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為中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
中學生的禮儀常識教育可以說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當今的中學生中,不少人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比如:在學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在社會上滿口污言穢語;在家里唯我獨尊……這些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存在“三多三少”,即對學生道德發(fā)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對學生行為養(yǎng)成方面強調的少;抽象的大道理講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講得少;道德的知識性傳授多,扎扎實實的行為實踐少。這就使得一些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把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從而導致在中學生中基礎文明方面的問題十分突出。例如,屢禁不止的“課桌文化”;上課遲到早退;講粗話、亂扔紙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學生把無視校規(guī)校紀,行為不羈,自私自利看成是有個性,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奉為信條;有的學生強烈地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知尊他人為何物。這種受教育沒教養(yǎng),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基于以上中學生文明禮儀現狀,我們《關于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調查研究》課題組認為把禮儀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從最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入手,引導學生在約束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是加強學校德育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抓手。
三、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有效途徑
第一,調動中學生學習禮儀的主動性,引導其將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道德行為。
首先,中學生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尊重他人是人與人交往的首要態(tài)度。
其次,要增強中學生的自尊心。正確的自尊心應該具有待人謙遜、不驕不躁的品格。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高尚的人格,養(yǎng)成自尊、自愛、自律的良好品德對學生文明素養(yǎng)的提高尤為重要。
再次,學習“禮儀”,重在實踐。中學生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我校歷來重視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倡議全校學生每逢周未為父母做一件事等。
第二,充分發(fā)揮教師在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中的示范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傳播者,在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中的起著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德育為先,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作為德育工作的立足點,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常抓不懈。
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把 “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進行安排,制訂詳細的教育內容和目標,把教育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采取形式多樣的形式,如召開主題班會、演講朗誦會等,加深 學生的“禮儀”觀念。
另一方面,教師應堅持正面教育與引導,教育和培養(yǎng)中學生繼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用《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禮儀常識等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文明禮貌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同時,教師在學生面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三,發(fā)揮校園文化對中學生的影響作用。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發(fā)揮著影響整個群體生活的規(guī)范力量,使在校園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無形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養(yǎng)成自覺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良好行為習慣。因此,學校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禮儀習慣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并充分發(fā)揮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站的作用。
第四,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以及對子女的要求等,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直接在孩子身上發(fā)揮作用。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家庭的文明禮儀氣氛是十分重要的。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要做到教育原則一致,內容互補。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教師應該及時地把文明禮儀教育的情況和要求與家長進行溝通,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
最后,我們還應該看到,社會是一個大德育環(huán)境。影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介和各種公共場所的影響作用不能忽視,應該在全社會倡導和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
總之,崇尚禮儀,培養(yǎng)文明有禮的、高素質的新一代中學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厚福.德育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佘焱生.大學禮儀讀本[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欄目分類
-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與融合性探討
- 數字轉型與價值共生: 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精準翻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 文化自信視閾下孟良崮紅色精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融合與轉化
- 社會工作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介入途徑研究
- 鄉(xiāng)村旅游資源與游客體驗需求的空間配適性研究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 產教融合視域下 非遺工藝美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美育的融合實踐探索
- 文旅融合背景下 河南紅色文化文創(chuàng)設計實踐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