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的靈魂是發(fā)展學生的前概念,糾正學生的“誤解”
摘要: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于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fā)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科學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可以說是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分析它們的一些特點,并根據(jù)這些特點對我們的科學教學提出一些相關策略,讓我們科學課有的放失,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科學;前概念;策略
目前國外對于學生的前概念研究已有一定的歷史和經驗,已取得了豐富的成果;而現(xiàn)在我國的一些科學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學生的前概念研究。本人參考國內外一些專家和教師對于小學生前概念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它們的一些特點,并根據(jù)這些特點對我們的科學教學提出一些思考。
一、 前概念對科學學科教學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科學概念之前,他們對這些概念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這種已有的認識和了解即為科學學習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學生的科學學習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礎之上。當科學概念和前概念比較一致時,學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們就會覺得很難。因此研究和調查學生的科學前概念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二、把握小學生科學前概念的特點,改變學生的錯誤前概念
我們科學課的靈魂是發(fā)展學生的前概念,糾正學生的“誤解”,達成課標教材所要求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的自我構建。那么在現(xiàn)實中,科學教師該如何把握住學生的前概念,使得教學有的放矢,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呢?
1.首先要研究學生的前概念水平。因為兒童第一次睜開眼睛,呈現(xiàn)在他面前的便是一個五彩繽紛、奇妙無比的陌生世界。由于多種現(xiàn)象對兒童感官的刺激,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大腦便逐漸形成了對各種事物的感知。因此,在學習科學之前,對多種科學現(xiàn)象便已有了自己的認識,并形成了一些與科學知識相?;虿槐M一致的觀念和規(guī)則,這就是前概念。在前概念中,普遍存在著對科學概念的錯誤理解或對科學現(xiàn)象的錯誤解釋即“誤解”。如在上《磁鐵的磁性》這一課前,我就訪談了幾個同學了解他們在學習這節(jié)課前對磁鐵的理解。
師:你們知道磁鐵嗎?
生:知道的,它叫吸鐵石,我們都玩過!
師:很好,知道磁鐵有什么本領嗎?
生:能吸鐵。
師:這把鑰匙能不能吸呢?(銅鑰匙)
生:應該可以吧。
師:那你知道磁鐵那部分的磁性比較強?
生1:磁鐵中間的磁性比較強。
生2:磁鐵右端的磁性比較強。
生3:兩端……
再如:我在上《點亮我的小燈泡前》這節(jié)課前,我就怎樣連接才能使小燈泡發(fā)光,問了幾個同學。
同學們給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生一 生二 生三
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學生對磁鐵也不是一無所知的。他們有自己的概念。有些是科學的,有些是不科學的。對于學生的前概念教師要予以充分地尊重,要把它們作為一種嘗試性的解釋加以處理,不能在武斷地否定掉一些“不科學”的前概念。教師要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發(fā)現(xiàn)自己前概念中的錯誤之處。當然改變學生的錯誤前概念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有的前概念非常頑固,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到轉變。改變學生錯誤前概念一定要講究策略。美國學者納斯伯姆和諾威克曾提出了“矛盾事件”的方法,具體做法的:首先通過一定的方法暴露學生的前概念;然后使學生明確意識到他們和別的學生想法不同;接著讓學生嘗試解釋一個矛盾事件,引起概念沖突;最后鼓勵和引導進行認知調整,建立與科學概念相一致的新的概念模型。
2.教師應當提供與前概念作斗爭的機會,幫助學生接受科學概念。當了解學生前概念在哪些方面與事實發(fā)生沖突,有“誤解”時,教師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機會重組他們的思維方法,逐步走向接受新的科學概念的道路。所以我在上《磁鐵的磁性》時特別準備了一些材料。如:銅鑰匙 大頭針 小鐵釘 牙簽 橡皮 塑料尺 紙片 棉線 和一塊磁鐵 。先讓學生猜測那些可以給磁鐵吸引,那些不可以給磁鐵吸引?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一分。這樣讓他們自己經歷一個科學的過程,意識到自身概念的矛盾性。
3.教師還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試著根據(jù)前概念進行預測或推理。從學生的預測或推理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思維的矛盾之處,再通過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給予更合理的解釋。如《聲音的產生》學生認為產生聲音的原因是因為對物體進行打、敲、磨、揉、彈、碰的結果,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敲完鼓后,已經停止敲鼓了,鼓還有聲音呢?這時為什么把鼓皮用手捂住,反而沒有聲音了呢?這時引導學生再觀察發(fā)聲時物體會怎樣,效果會更好。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沒有良好的開端教學就談不上成功。前概念是學生學習新概念的基礎,也是教學和教材的編寫的內容始發(fā)點。在科學教學中存在“此岸”與“彼岸”一說。“此岸”即是學生已有的觀念,“彼岸”是我們教學目標。要達到“彼岸”,必須要從“此岸”出發(fā)。所以教師在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前概念出發(fā),要從學生的身邊的、感興趣的和存疑的問題入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規(guī)律,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自我建構。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2002.7
[2]祁建淮,莫讓“前概念”蒙蔽了我們的雙眼,2008.4
[3]潘海娟, 淺析小學生前概念與科學概念生成的關系,2009.6
欄目分類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