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合教學”讓師生“變”起來
摘要: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間,也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平臺。
關鍵詞:單元整合、教師的轉變、學生的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題,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然而,采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間,也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平臺。如何較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利用好教材,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將工具性和人文性較好地結合起來,增強單元教學的整合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在摸索中成長著 ,在實踐中收獲著。
一、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的轉變。
(一)、從教學的課時上體現(xiàn)了單元的整合。
語文課程整合能夠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單元教學,我們的語文教科書也是以單元編排為主要方式的,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一資源。在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進行了有效整合。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般為12課時。在實踐中通過抓住“讀、議、思、究”,我們將課時整合為了6課時,為學生節(jié)省出6課時的寶貴時間,用以充分的拓展閱讀。如《同步閱讀》中的《最棒的還是我自己》;《勇敢的小裁縫》 ;《月光下的小汽車》;《書本里的螞蟻》; 以及經典閱讀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故事集》;新美南吉的《爺爺?shù)拿河蜔簟?。為兩周后的閱讀展示交流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從教案的設計上凸顯了單元的整合。
新課程改革強調克服課程結構單一、課程類型單一的弊端,促進課程模式的多樣化。在這個背景下,語文學科內的課程整合應超越固有的課程模式,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權,以期設計出適合學生發(fā)展和教學實際情況的具體課程。鑒于此理念,我在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中,抓住了童話的描寫方法,即“白描”、“擬人”、“想象”、“對話”、“對比”等這一主線將四篇課文內容巧妙的整合在了一起。在學習的同時,時刻關注和滲透習作方法的指導。課尾,我又拓展了孩子們熟悉的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中還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描寫使故事生動有趣,故事的結尾告訴孩子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童話的特點,為后面的習作做了較好的鋪墊。
(三)、從學習單的內容中展現(xiàn)了單元的整合。
語文教師應能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jù)某一學段的學習目標,以學生既有的學習經驗為基礎,將教科書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從而設計出教學操作層面上的具體語文課程內容。因此,我們改變了傳統(tǒng)的預習方式,設計了“學習單”帶領學生進行新模式下的預習。
首先,“學習單”前創(chuàng)設了富有情境的單元學習導語,以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增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童話深受我們同學們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yōu)美的語言,總能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我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讓我們跟隨課文,一起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吧。接下來將要學習的四篇童話文章會在60分鐘之內完成,因此,同學們要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其次,“閱讀時態(tài)”將單元內容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大板塊。通過“問題與方法”將單元內容有機的整合在了一起。體現(xiàn)在“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四位作者的資料”“用幾句話寫寫每課的主要內容”“本單元的生字難讀易錯、難寫易錯的有哪些?難理解的詞語有哪些?”“讀了本單元的課文,哪一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等。
二、單元整合教學中學生的轉變。
(1)學生的預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對于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很感興趣,對于老師精心設計的預習單,孩子們都能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在學習單中滲透了一些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預習的好習慣。
(2)學生的作業(yè)不在傳統(tǒng)而枯燥。以往的作業(yè)老生常談,老師不布置學生也能猜個七八成。無非就是做大、小練習冊,還要抄寫生字詞等,很單一,乏味,作業(yè)多,沒有技術含量,時間久了,不交作業(yè)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學習單的出現(xiàn)改變了學生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整合后的作業(yè)有“讀、思、寫、練”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需要通過學生的努力完成。巧妙的整合使作業(yè)精煉、新穎、充滿趣味性、挑戰(zhàn)性、選擇性。(像生字詞等只需要寫自己掌握不好的,難以理解的;甚至有些作業(yè)只需要在書上批注,在學習單里寫上頁碼就可以了;課前收集資料內容設計在了學習單上,既培養(yǎng)了孩子收集整理的預習能力,又做到布置就有落實;還有一些學習內容有了選擇性,如:“讀了本單元課文,哪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時,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回答問題的學生寥寥無幾。然而,整合教學后,由于做了充分的預習,孩子更自信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學生超乎想象,甚至有時只能看到高舉過頭的小手,卻分不清誰是誰。
(4)學生的小組意識更強了。在教師檢測預習學情時,會抽取小組中學習能力較弱的3號或4號,他們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小組的加分。因此,小組長會督促他們完成預習任務,遇到學習中的攔路虎會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在課堂匯報交流學情時,往往也是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小組長明確分工,使生生有事做,生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收獲學習的成果。在這樣平等、民主、團結、互助的氛圍中,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培養(yǎng)了小組的合作意識。
(5)、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我在單元整合時也關注到了這點,尤其是《巨人的花園》中四字詞語特別多,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填空,在填寫文中四字詞語的同時,既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再如《小木偶的故事》中有許多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我也設計了“請同學們把表情送給小木偶”的填空,不僅要求他們找到、勾畫,還要積累運用。填寫后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陶行知先生曾說:“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場所,他們必須同甘苦,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痹趩卧辖虒W中,教師的理念提升了,觀念發(fā)生了轉變,合作學習中以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強調組內合作。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小組成員優(yōu)勢互補,相互配合,在組內合作及與他組的競爭中,既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增強集體榮譽感,有效地增強互助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梢姡瑔卧辖虒W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