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征》:現代電影技術下的戰(zhàn)爭大片格局
戰(zhàn)爭題材影片向來是最能考驗一個國家電影工業(yè)化水平和能力的片種。國外的戰(zhàn)爭大片中,既有狂轟濫炸的鏡頭以刺激觀眾的眼球,又有很強的真實感和代入感以吸引觀眾進入故事,同時還能保證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F代電影技術條件下的電腦特效和數字電影技術,是幫助戰(zhàn)爭片進入“大片時代”的有效工具。
影片《我的長征》就是在現代電影技術條件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影片。為了實現“大片”效果,剪輯、特效、攝影等主要創(chuàng)作部門都花了很多精力去吸收和借鑒當時世界先進的電影技術,力求呈現出刺激而又真實的現代戰(zhàn)爭大片氣質。
一、現代剪輯技術:將刺激性與代入感推向極致
(一)快切、跳切等現代剪輯技術在影片中的巧妙運用
開場戰(zhàn)爭場面的幾組快切鏡頭,紅軍戰(zhàn)士被炸得從空中落下,鏡頭緩慢勻速的向前推。這樣的運動效果和快切鏡頭搭配起來用,一張一弛,既增強了影片的節(jié)奏,又避免了因快切而帶來的碎片感,這是典型的現代戰(zhàn)爭電影的剪輯技法。影片2分22秒是一組跳切鏡頭,我們發(fā)現,在同一個機位和鏡頭焦段內,拍攝了兩條鏡頭,前一個鏡頭是爆炸空鏡,下個鏡頭是王瑞緩緩站起來喊爹,給人很強的跳躍性。從2分22秒到2分32這10秒鐘里,剪輯師直接采用了更加直接的跳接剪輯法,現代感十足。
(二)復雜調度實拍結合特技剪輯的“偽長鏡頭”為影片增色不少
本片從3分47開始,長達2分48秒的長鏡頭是十分令人稱奇的。這是一個實拍和特效相結的復雜調度長鏡頭,并非真正的一鏡到底。在4分11秒、4分21秒、4分54秒、5分46秒和6分21秒處進行了特技剪輯,只不過主創(chuàng)團隊將剪輯點利用演員和攝影機的調度完美隱藏了起來。其中前四個剪輯點是利用演員遮擋鏡頭的調度來造成黑場,然后用上一鏡的黑場落幅接下一鏡的黑場起幅來完成剪輯。這一現代剪輯手法在我國長征題材的影片中卻還是第一次被使用,能夠帶來很強的代入感和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一個剪輯點是利用天空的空鏡頭和特效合成的飛機之間的調度配合,這個鏡頭不僅和前面的特技剪輯鏡頭處理的天衣無縫,而且還利用飛機的調度線巧妙的完成了轉場。
但頻繁的使用一種特技剪輯的方式來銜接“偽長鏡頭”顯得手法單一了。這個鏡頭和同年拍攝的《云水謠》中展現臺灣歷史風貌的開篇鏡頭相比,在“偽長鏡頭”技術方面還是顯得單薄了些,要拍好“偽長鏡頭”在攝影調度,演員走位,特技剪輯和特效縫合方面還需要創(chuàng)作者更加精細的去設計。
二、特效合成技術:視覺效果和安全性之間的橋梁
煙火爆破特效與綠幕摳像合成技術的配合,讓很多在過去不可能完成的鏡頭成為可能。影片6分34秒開始有一段敵軍飛機轟炸的戲,視覺效果非常刺激,逼真,給人很強的真實感。
其實這一組鏡頭的拍攝毫無危險性。爆破鏡頭的拍攝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在攝影棚內的綠幕前面,給演員吊上威亞,只拍攝演員被炸飛的動作,不會對演員造成危險。第二部分利用實景或微縮模型拍攝爆破的鏡頭。然后,在特效合成編輯機上,將兩個鏡頭拼貼在一起就完成了這組鏡頭的基本視覺效果。由于兩部分素材的邊緣不可能完全貼合,特效師又在環(huán)境內添加了很多煙霧效果,用煙霧來遮擋不能完全貼合的素材邊緣,這樣一條足以亂真的爆破鏡頭就制作完成了。加上剪輯師在剪輯點和節(jié)奏上的準確處理,觀眾就完全被“欺騙”過去了。片中大量的戰(zhàn)爭場面都是用這一方法完成的。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后期團隊已經盡力去彌補了,但是如果仔細看,還是能夠看出兩個合成鏡頭圖層之間的質感有差別。這需要創(chuàng)作者更加精細的去拍攝和計劃,力求讓畫面更加考究。
三、高超的攝影技術:為影片思想情感表達和特效完成提供了保障
在用光方面,本片符合現代戰(zhàn)爭電影的用光特點,也為特效合成鏡頭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可能性。室內景基本以逆光和次逆光為主,能夠使室內環(huán)境處于一種較暗的氛圍中,符合時代特點。這樣的內景打光突出了人物的輪廓,使得人物顯得更加堅毅和硬朗,符合戰(zhàn)爭片對人物的刻畫規(guī)律。外景用光多采用散射光,符合長征沿途的地理特點,且便于和后期特效結合。實拍鏡頭與綠幕鏡頭結合最難的其實是兩者光效的統(tǒng)一。棚內再怎么模仿也不可能和實際場景的光線完全一樣,尤其是當實拍的場景中有明顯且復雜的光源來向的時候,就更加難以模擬了。因為主光的強弱和它形成的散射光的方向是可以被觀眾感知的,但是在后期階段卻很難用軟件完全模擬出來,因此,實拍階段采用散射光進行照明是最佳的選擇方案。散射光照明也是現代電影攝影布光的流行趨勢。
在攝影機的調度方面,本片絕大多數的戰(zhàn)斗場面鏡頭都采用了手持攝影的拍攝方式。這也是當今世界主流戰(zhàn)爭片的基本拍攝范式。這樣的調度方式靈活機動,便于捕捉戰(zhàn)場上隨時發(fā)生的突發(fā)鏡頭;而且真實生動,能夠模擬戰(zhàn)地攝影師的拍攝視角;代入感強,讓觀眾仿佛身處戰(zhàn)場上一樣。除了戰(zhàn)爭場面之外的其他部分,攝影師多采用比較常規(guī)和傳統(tǒng)的調度方法,譬如大全景采用升降機,抒情鏡頭用軌道緩推,展示鏡頭依托三腳架橫搖。調度方法靈活多樣,調度手段的運用與劇情和人物情感的結合到位。
電影《我的長征》是翟俊杰導演第三次拍攝長征題材影片。他沒有選擇因循守舊的采用傳統(tǒng)方法來“舒舒服服”的拍攝。而是將長征題材故事與大量的現代電影技術相結合,為影片帶來了驚險刺激,酣暢淋漓的戰(zhàn)爭大片的高端格局,也為后續(xù)拍攝長征題材影片的創(chuàng)作者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盡管片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和提高的方面,但主創(chuàng)團隊跋涉一萬多公里,橫跨4個省份的艱難歷程和苦心孤詣、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還是非常令人敬佩和值得學習的。不畏千難萬險,不斷勇攀高峰,踏著前人走過的路奔向更加燦爛的未來,這種精神不正是長征給中國電影留下的寶貴遺產和財富嗎!
本文來源:《視聽》:http://12-baidu.cn/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