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接地氣 得真氣 聚人氣——“走轉改”讓廣播新聞煥發(fā)新活力

作者:姚凌濤來源:《魅力中國》日期:2021-06-03人氣:1427

一、牢記使命,擔當責任,帶著思想走基層

媒體是“聯(lián)系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媒體既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要反映群眾的呼聲、體現(xiàn)群眾最真實的意愿。

《新聞110》節(jié)目是牡丹江綜合廣播的名牌欄目,是一檔以服務民生和輿論監(jiān)督為基本定位的廣播直播板塊節(jié)目。一直以來節(jié)目以民生問題為視角,在百姓和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的記者一般都是接到聽眾反映問題之后才去調查了解,缺少前瞻性和主動性?!白咿D改”活動開展以來,我們不再局限于等聽眾來反映問題,而是走出去,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在全市50多個社區(qū)設立了聯(lián)系點,由專門的記者負責定期走訪聯(lián)系,同時把百姓反映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提交給相關部門,督促其進行處理解決,這樣就避免了一些問題和矛盾的激化。為有效地推動各職能部門和單位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新聞110》還與市直機關工委聯(lián)合推出了“萬人評百科 正在進行時”特別節(jié)目,各職能部門和單位一把手做客直播間,現(xiàn)場為聽眾答疑解惑,既贏得了百姓的信任,也督促有關部門提高了辦事效率,從而更好地樹立了政府部門的形象。

如今,《新聞110》節(jié)目組每天都會接到五、六十個熱線電話,五名記者每天都奔走在百姓和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們以為百姓解決問題為自己最大的快樂,作風踏實,不怕吃苦,充滿正義,敢于擔當。

“既站在天安門看問題,更在基層接地氣”,發(fā)揮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問題化解在基層,把矛盾解決在一線,有效地疏導社會情緒,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這是我們媒體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擺正姿態(tài),換位思考,滿懷感情轉作風

走基層是為了更好地接觸群眾,了解群眾,轉作風是為了更好地深入群眾,融入群眾,也就是說,不僅要“身”入基層,而且要能夠“眼”入基層、“心”入基層。

《魅力之聲》節(jié)目是綜合廣播一檔新聞綜合版塊節(jié)目,“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節(jié)目隨即推出特別報道——《走基層·記者一線體驗行動》,記者進社區(qū),走廠礦,到田間,體驗普通勞動者生活,感知他們的喜怒哀樂。

一線體驗報道曾推出“雪城警察故事”,記者連續(xù)三晝夜在先鋒派出所和值班民警一起接處警,醉酒青年無理取鬧,婆媳紛爭,給流浪的精神病人買飯……一宿出警8次,幾乎徹夜未眠的經(jīng)歷,讓記者記錄的筆觸更為真實。與刑警一起挑燈夜戰(zhàn),深入犯罪現(xiàn)場,蹲坑守候4、5個小時,工作強度大,時間不規(guī)律,危險系數(shù)高,難于照顧家人等職業(yè)背后的故事,讓記者的筆端更為有情。    

在采訪老黑山鎮(zhèn)西崴子村民辦教師曲兆文時,記者沒有浮于表面,而是歷時一周,深入大山深處,住農(nóng)家土炕,走近村民、走近學生、走近山村教師。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把一位堅守在山村講臺三十年的老師的真實生活展現(xiàn)在聽眾面前。

“走轉改”活動讓我們媒體從業(yè)者要帶著責任走下去,轉換視角,對群眾從俯視轉為平視,從電腦前的信息傳遞者,轉變成百姓身邊的調查者、學習者,讓我們的心與群眾的脈搏一起跳動,傾聽民眾聲音,始終為群眾鼓與呼。

三、虛心學習,善于利用,接著地氣改文風

我們下得去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改進文風,用百姓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寫出一批好作品、辦出一批好節(jié)目。從本質上說,“改文風”就是要不斷學習來自于生活、來自于最基層的語言,少說套話空話,改掉官腔官調,讓自己的筆下多一些泥土的芬芳、多一些清新的氣息,提升廣播語言的生命力。

在采訪《大山深處的架線工》時,記者和工人們一起走入深山,整整兩個小時的艱苦跋涉,艱難到達目的地,鞋底粘的泥巴足有4、5公分,就在記者已經(jīng)精疲力盡時,工人們還要在站著都有可能摔倒的斜坡上面架塔,搬運工具,進行一系列的工作。深刻地體驗,讓記者對大山深處架線工人的工作有了最為真切的了解,寫下了萬余字的錄音報道。“冬日北風吹,夏季汗侵衣,春來蜱蟲咬,秋雨一身泥,風餐夜露宿,孤燈伴長夜”等充滿真情實感的描述打動了眾多聽眾的心。

一位記者在采寫社區(qū)工作者的文章后寫到:在很多人的眼中,社區(qū)工作者都是婆婆媽媽、干著不起眼的工作的一群人。但經(jīng)過幾天的深入體驗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每個社區(qū)工作者都是一個小宇宙,蘊藏著無限能量,“三頭六臂”般地處理接踵而至的繁雜瑣事。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顆火種,在基層播撒著愛與和諧的光芒?!麄儧]有驚天動地的舉動,卻安撫了一方百姓的心,維護了普通居民的權益,解決了困難家庭的燃眉之急,彰顯了社會環(huán)境的友善和諧。

紙上得來終覺淺,涉水深處抓活魚。只有從基層挖掘出的最“草根”的百姓故事,才是最真實、最感人的素材;也只有那些帶著生活體溫、原汁原味的聲音才會生氣勃勃、打動人心。

四、結語

“走轉改”活動的深入開展,讓我們在了解民情、感受民意的同時,深接了生活的地氣,點燃了內心的激情,讓眼光更加準確,反映問題更加客觀真實,在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染了聽眾,獲得了做好節(jié)目的“真氣”與信心。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走近些,走得更近些,讓我們能看得見樹葉的脈絡,聽得見花開的聲音!在路上,在基層,在現(xiàn)場,在群眾中,讓我們一起用文字記錄歷史,用聲音傳播感動,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廣播的情感,來自新聞的力量!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12-baidu.cn/w/wy/25805.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