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析《安東諾夫卡蘋果》中的電影化敘事

作者:李沛璇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5-04-13人氣:2298

作為俄羅斯著名詩人兼小說家,俄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伊凡•蒲寧正是唱著《安東諾夫卡蘋果》這支優(yōu)美的挽歌登上俄國文壇,這部作品展現(xiàn)了俄國農奴制衰敗這一歷史進程中貴族莊園的凄涼場景,以及對往昔美好生活的懷戀。作品中細膩的色彩、精巧的構圖以及多處蒙太奇的運用,使其如同由一幅幅畫面連綴而成的工筆畫,一部充滿歡娛與感傷的俄羅斯田園影片。

其實,小說中融入電影化敘事由來已久。20世紀60年代,愛德華•茂萊在評論當時美國盛行的“電影小說”時曾指出:“在一個以語言為主要手段的作家手里,電影技巧能幫助他以一種更富動力和含義的方式開掘他的主題。”[1]小說,這門比電影有著更為悠遠歷史的藝術給予電影創(chuàng)作的啟示無可爭議,在此也無需贅言。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現(xiàn)今在小說這一藝術中有繪畫、音樂、攝影、電影等多個藝術門類復合滲透的痕跡,兩者的相互關系自電影誕生之日起一直綿延至今。

然而,蒲寧這部《安東洛夫卡蘋果》創(chuàng)作于1900年,僅比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晚了五年,那么這部作品是作家有意識地借鑒電影敘事藝術的結果,還是其本人一貫地美學理念之產物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談談這部作品中的電影化敘事。

一、《安東諾夫卡蘋果》中的電影化敘事

(一)畫面

1、色彩:

眾所周知,蒲寧因其小說中語言精于表現(xiàn)字詞的色彩、音響、氣味、線條,而被稱為“印象派小說家”。當時與蒲寧私交甚篤的“南俄羅斯畫家協(xié)會”會員尼魯斯認為“如果作家的語言能具有兩三種幾近相同的色彩,那么就可以說他對色調的掌握十分成功了…作畫的原則可以借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來”。[2](P97)他以這番話來評價蒲寧,無疑非常準確。蒲寧也的確精于此道,他的小說對自然景色中色彩的描繪異常細膩。在《安東諾夫卡蘋果》這部短篇中,蒲寧更是將印象主義色彩推向極致?!斑@部作品不僅將一種俄羅斯少有的華麗與震撼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同時其重疊的印象主義畫面使小說獲得了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是對現(xiàn)實主義藝術手法的一大突破。”[3](P22)

在這部作品中幾乎涵蓋了我們所能想象到的所有顏色,如“只有停在果園深處珊瑚色花揪樹上的肥肥的鶇鳥的鳴聲”[4](P12);“瓦藍色的炊煙便像長長的帶子,在果園的樹木中間彌漫開去”[4]同上;“在黑魆魆的果園深處,出現(xiàn)了一幅童話般的畫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獄的一角一般:窩棚旁騰起血紅的火舌,而周遭則是無邊無際的黑暗?!盵4](P13);“曠地上空橫著白茫茫的銀河”[4](P14);“一道紅光直沖云霄”[4];“縈繞著淡紫色的薄霧”[4](P15);“我良久地凝望著黑里透藍、繁星閃爍、深不可測的蒼穹”[4]同上;“打麥場上麥粒堆得像座黃金的城市”[4](P16);“冬麥的禾苗,嬌嫩、茁壯、青翠欲滴”[4](P18);“電報線上停著好些青鷹,——活像樂譜上黑色的音符”[4]同上;“能夠在綠松玉似的秋日的天空下,到這個安樂窩內作客,是何等的舒適愜意呀!”[4](P20);“凝望著綠油油的冬麥地”[4](P30);“每天白天都在白雪漫漫的曠野里消磨時光”[4](P32)…其中也不乏同一畫面中幾種顏色之間的碰撞,如“樹木后面不時閃過鮮紅的衣裙”[4](P12),綠色的樹林與一抹抹鮮紅對比強烈,“閃過”這一動詞烘托出這種顏色對比的時隱時現(xiàn)、恰到好處。再比如,第三章描寫狩獵這一憂傷而又溫暖的主題時,蒲寧為我們展開了果園和打麥場風云突變、風雨飄搖以及之后雨過天晴的景象,色彩和光影的配合把畫面的唯美推向極致,同時伴隨著大自然的聲響,意境非凡:

“……風整日整日搖撼著樹木,雨則自早至晚澆淋著它們。偶爾,傍晚之前,在西半天上,落日的顫抖不已的金光會穿破陰沉沉地壓在地面上的烏云。這時空氣就變得潔凈、明朗,夕照令人目眩地輝耀于葉叢和枝椏之間,而葉叢和枝椏則由于風的吹拂猶如一張活動的網似地搖曳擺動。同時,在北半天,在沉甸甸的鉛灰色的烏云上方,水汪汪的淺藍色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閃著光,烏云則慢慢地凝聚成為連綿不絕的含雪的云峰。

…然而一進十月就雨霽日出,此時的果園又是多么美麗?。 谏墓麍@將在綠松玉般的碧空的映襯下,曬著太陽,柔順地等待冬天的到來。田野由于已經翻耕過,變得烏油油的,而已經分糵了的越冬作物又給它增添了鮮艷的綠色……打獵的季節(jié)到了!”[4](P21)

在上述引文中,蒲寧為我們展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兩組畫面。第一組中“落日的金光”、“烏云”、“淺藍色的天空”、“含雪的云峰”再加上原野上“目眩的葉叢和枝椏”,總共出現(xiàn)了不下5種色彩,并在落日余暉的掩映之下,達到色彩與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美則美矣,卻以冷色調為主,略顯凄涼。同時,雨聲、風聲以及原野上“葉叢和枝椏”被風吹動而“搖曳擺動”的沙沙聲穿插其中,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第二組圖畫中,雨霽天晴之后呈現(xiàn)出“黑森森的果園”、“綠松玉般的碧空”、“烏油油”的田野、越冬作物“鮮艷的綠色”,卻轉而采用綠色等明亮的顏色展現(xiàn)果園的美景,襯托作者明朗愉快的心情。前后兩幅畫的對比強烈,這種類似于繪畫的手法的使用,成為作家內心情感外化的重要手段,從而與作品的主題相呼應。

2、構圖:

“構圖”在上述有色畫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基于此,《安東諾夫卡蘋果》帶給我們的是各種角度的立體體驗,既有大自然遼闊的遠景:“果園里由于樹葉日稀,已經可以望得很遠。不但那條通往用麥秸作頂的大窩棚的林蔭道,連大窩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覽無遺了?!盵4](P12);也有詳述莊戶生活的近景:“窩棚里鋪著幾張鋪,放著一支單管獵槍、一只長了銅綠的茶炊,窩棚的角落里擱著碗盞器皿。在窩棚旁邊堆放著蒲席、木箱和用壞了的雜物?!盵4]同上;穿插各色人物的特寫:“她頭上的確長著一對‘犄角’——那是盤在頭頂兩旁的發(fā)辮,上面還包著幾方頭巾,因此她的頭顯得格外大;她腳上穿著一雙打有鐵掌的短統(tǒng)靴,站在那兒顯得笨重、牢靠;身上穿著棉絨坎肩、長圍裙和用家織的條紋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條紋是磚紅色的,裙裾上還鑲著一條金色的闊滾邊……”[4]同上;既有展現(xiàn)恢弘場景的俯拍:“打麥場旁邊,辟有一方方的大麻田,大麻又密又壯,連成黑壓壓的一片,打麥場上聳立著谷物烤干房和禾捆干燥棚,房頂鋪得整整齊齊,猶如梳理過的頭發(fā)”[4](P17);又有站在主人公視角的仰拍:“幾顆流星在夜空中畫出了幾道火紅的線條。我良久地凝望著黑里透藍、繁星閃爍、深不可測的蒼穹,一直望到覺得腳下的大地開始浮動?!盵4](P15)這些場景之間自如地相互轉換,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像是站在攝像機“取景框”的后面?!巴ㄟ^‘框’的局限有意識地限定人物(在閱讀中同時是接受者的位置)所能獲知的信息范圍,達到對客觀現(xiàn)實中人物所處情境的仿真模擬,這種模擬的過程本身暗含著小說家運用“鏡頭”的意識?!盵1](P21)

(二) 聲音

電影與繪畫的不同之處在于,繪畫是靜態(tài)的,只能定格下某一瞬間的狀態(tài)。電影畫面可以聲畫并現(xiàn),展現(xiàn)一個場景的動態(tài)過程?!霸陔娪爸?,音響和視覺符號一樣占有一席之地。它可以暗示延伸的聽覺隱喻,可以給影片增加其他方法難以實現(xiàn)的多層次含義。音響經常被用來幫助外化人物的內心思想、噩夢、幻覺、夢境、或者愿望?!盵5](P144)

《安東諾夫卡蘋果》在為我們打開一幕幕畫卷的同時,伴隨而來的聲音渲染了氣氛,意境非凡。文中非常多的聲音描寫,對于再現(xiàn)莊園雞犬相聞、人民安居樂業(yè)等眾多生活場景功不可沒。比如有關動物的聲音:“停在果園深處珊瑚色花揪樹上的肥肥的鶇鳥的鳴聲”[4](P12);“而鵝群則每天早晨在河里游來游去,無所顧忌地嘎嘎叫著”[4](P16);“被獵犬像樂曲般動聽的吠聲激動得不可名狀”[4](P23);“馬打著響鼻,要求讓它縱蹄馳騁,馬蹄跺著由發(fā)黑的落葉鋪成的厚厚的然而輕盈的地毯,發(fā)出沙沙的喧聲”[4](P24);“遠處什么地方有一條獵狗尖聲吠了起來,隨即第二條,第三條……群起響應,吠聲狂熱而悲涼,倏忽間,整個樹林好像是用玻璃做成的,被狗的狂吠和人的喊叫震得叮當作響”[4]同上;“便勒住大汗淋漓、嘶嘶喘氣的坐騎”[4]同上;“兩條雌獵狗尖聲尖氣地在他腳邊吠著”[4](P30)。有關大自然的聲音:“滿地的落葉由于嚴寒而凍得發(fā)黑,全都卷了攏來,在靴子下發(fā)出簌簌的聲音”[4]同上;“因為風刮得殘葉簌簌直響……”[4]同上。關于人的聲音:“空氣潔凈得如同不復存在一般,果園里到處是人聲和大車嘰嘰嘎嘎的響聲”[4](P11);“有個雇來做工的農夫,一只接一只地喀嚓喀嚓大嚼蘋果”[4]同上;“聽著長長的車隊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嘰嘰嘎嘎地向前駛去,真是再愜意也不過了”[4]同上;“以及把蘋果倒進斗內和木桶里的咕轆轆的聲音,才打破了寂靜”[4](P12);“在窩棚附近響徹著笑聲、話語聲,乃至跳舞聲……”[4](P13);“村里的人語聲和大門的吱扭聲聽起來分外清晰”[4]同上;“脫粒機的滾筒慢慢地轉動著,發(fā)出隆隆的聲響”[4](P31);“所有這一切都伴隨著滾筒的隆隆聲和趕牲口的人單調的吆喝聲和呼哨聲,有節(jié)奏地移動著,忙碌著”[4]同上。樂器的聲音:“而在院子里,有人在嗚嗚地吹著角笛”[4](P22);“樹林里久久地回蕩著角笛無望的、憂郁的嗚嗚聲”[4](P25);“吉他調好了弦……暮色中狂風嘯吟,吹開了我的家門”[4](P32)。這些聲音包羅萬象,或明朗或歡愉或憂傷或沉重,多姿多彩地點綴在哀傷唏噓的旋律中,正是對聲音這一藝術的巧妙運用,使文章更有表現(xiàn)力,同時他用“聲音”這一手段有效牽制了我們的注意力,對其的運用手法更是獨具匠心,將我們一步步帶入了場景中去。比如,在第一章豐收場景末描寫偷梨賊的片段時,這樣寫道:

“‘我們怎么能睡呢。時間大概很晚了吧?我好像聽到那班火車快要開過來了……’ 

我倆久久地側耳傾聽著,感覺到土地在顫抖。繼而,顫抖變成隆隆的響聲,由遠而近,轉眼之間,車輪好像就在果園的墻外敲打起喧鬧的節(jié)拍:列車發(fā)出鏗嚓鏗嚓的轟鳴,風馳電掣般奔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聲音也就越來越響,越來越怒氣沖沖……可是突然間,聲音輕下去了,靜息了,仿佛消失在地底下了。 

‘尼古拉,你的獵槍在哪兒?’”[4](P14)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蒲寧讓我們先了解到主人公們在果園對話時突然聽到了類似火車的轟隆聲,此處對聲音的描寫十分精彩,既有擬聲詞“鏗嚓鏗嚓”渲染,又運用了“怒氣沖沖”的擬人手法,我們開始和主人公一起好奇到底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此時故意放慢對聲音描寫節(jié)奏,使我們的好奇心不斷增加,隨后才讓我們“看到”主人公開槍恫嚇偷梨賊的畫面,這一節(jié)奏上的一慢一快、張弛有度,對比強烈,動作感十足。給場景增加懸念的同時,影響了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站在了主人公的視角,隨著他的心情起伏,從而達到了一種共鳴。

再比如,在第三章中,在一個睡過了頭的早晨,“我”漫步書房,在慵懶的書卷氣中,度過了一段甜蜜而孤獨的時光:

“一個個親切而古老的詞匯在眼前閃過……嚄,這幾本是刊有茹科夫斯基、巴丘??品?、皇村學校的學生普希金的名字的雜志。于是我懷著惆悵的心情思念起我的祖母來了。我曾看到她在幾架翼琴的伴奏下跳波洛涅茲舞,曾聽見她用懶洋洋的聲音朗誦《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篇什。于是那古樸的、充滿幻想的生活復又映現(xiàn)在我眼前……”[4](P27)

我們眼前閃過“親切而古老的詞匯”,當然不僅如此,還有往日的光景歷歷在目,于是耳邊響起了“波洛涅茲舞”舞曲--是祖母在伴奏下翩翩起舞,《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篇章聲聲入耳--是祖母慵懶的嗓音。此時主人公正將內心的愿望投射到這些雜志上,而耳邊的溫馨場景與眼前時過境遷的畫面不相匹配,則正是暗示我們要聆聽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對舊時光的懷念與渴望。這種超現(xiàn)實聲音的運用,讓我們再次站在了主人公的視角,來體會周遭發(fā)生的一切,亦真亦幻,有力地營造出憂傷的氣氛。

(三) 剪輯

1、用剪輯暗示時間的流逝?!栋矕|諾夫卡蘋果》被稱為是“無情節(jié)”小說,文中幾乎沒有使用到“過了多久”、“某年某月”等情節(jié)敘述中該有的字眼。從秋到冬,時間僅僅是蒲寧敘事場景背后的一條暗線。因此,蒲寧選擇用“剪輯”來暗示時間的流逝。

    在最后描寫小地主生活圖景的篇章里,干燥棚里,大家的忙碌淹沒在滾筒機嗡嗡作響中。蒲寧這樣寫道:

   “他【小地主】不時回頭眺望著曠野……不消多久曠野就要披上銀妝了,初雪很快就會把曠野覆沒……

   初雪終于飄落下來,這可是頭一場雪呀!十一月那陣子,由于沒有靈猊,無法打獵;但是現(xiàn)在冬天到了,可以同普通獵狗一起‘干活’了。于是小地主們,就像往昔一樣,又聚集攏來,掏出僅存的一點錢,開懷暢飲,每天白天都在白雪漫漫的曠野里消磨時光。”[4](P31)

 下一段第一句的“初雪飄落”緊接上一段最后一句對“初雪”的美好愿望,同樣的原野畫面,從綠油油的麥地變成銀裝素裹,從空曠曠又到熙攘的人群,此處的對比蒙太奇旨在淡化時間線索,突出空間場景,使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會停留于時間過了多久,或某個事件是在什么時刻發(fā)生的,而僅僅是讓我們感覺到季節(jié)在更替,時間在流逝,重要的是冬天到了,人們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2、用剪輯完成場景的自如轉換?!栋矕|諾夫卡蘋果》全文共分四個章節(jié),講述了4個不同的場景,且獨立成章,這勢必會出現(xiàn)空間的跳躍。然而縱觀全文,無論是豐收時的喜悅熱鬧,還是狩獵時的策馬奔騰,亦或是冬季的銀裝素裹,通篇都彌漫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憂傷。其行文的飄逸、輕靈、灑脫,具有詩一般的虛實相生的意境。換句話說,它在敘事上并不連貫,并非是一般小說中的線性敘述,但在情緒上卻是統(tǒng)一的,節(jié)奏上張弛有度、引人入勝。這種效果究竟是如何達到的?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子。

在主題為狩獵的第三章里,狩獵后,“我”跟著一大群人到素昧平生的地主莊園里投宿。莊園里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相談甚歡,熱鬧非凡,“我”在酒醉飯飽之后,睡意正濃。

“當你步入某處拐角上一間古色古香的、供著小小的圣像和圣體燈的房間,躺到床上的鴨絨褥子上時,你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斑斕似火的獵犬的幻影,全身就會感到那種躍馬奔馳時的酸痛,但是不知不覺地,你就會連同這些幻影和感覺一齊淹沒在甜蜜而健康的夢中,甚至忘卻了這間屋子當初曾是一個老人的祈禱室,而他的名聲是同好些陰森可怖的有關農奴制的傳說連在一起的,忘卻了他就是死在這間祈禱室里,而且十之八九還是死在這張床上的?!盵4](P25)

這間屋子與狩獵的場景相互轉換、交錯,色彩斑斕與暗淡光線相對比,策馬奔騰與行將就木相對比,這一段剪輯使場景的轉換自然流暢,同時這些對比強化了我們的感官,貴族莊園從鼎盛到落寞的感傷之情油然而生。

3、用剪輯外化主題。《安東諾夫卡蘋果》是詩化的、散文化的,它不重情節(jié),不重人物塑造,極少對白,并沒有大段的獨白來剖白心聲,也沒有矛盾沖突的高潮點題。它追求語言的含蓄、凝煉,其主題通過特定的抒情氛圍同人物心理、感覺的契合來傳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這也正是剪輯手法的運用起到了外化主題的作用。

在講述農村和中等貴族生活方式的第二章結尾,蒲寧走進姑媽的宅第,這樣寫道:

“我每次望著這幢宅第的正面,總覺得它是個有生命的血肉之軀:就像一張壓在大帽子下面的老者的臉,正用眼窩深陷的雙眼——一對因日曬雨淋而呈珠母色的玻璃窗——眺望著前方?!盵4](P20)

此處以“我”的視角,仰視宅第的屋頂和玻璃窗,疊化出一張老者的臉,“正用眼窩深陷的雙眼眺望著前方”,這正是蒲寧心中貴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而又堅韌。這一組老宅和老者的匹配剪輯提示了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樣帶有歷史的厚度,同樣日薄西山,暗示貴族制的行將就木,以及主人公在歷史洪流面前的渺小。

綜上所述,蒲寧對故土莊園的描述真實而又真摯,在感傷地告別過去的同時,還有對未來的希冀。莊園場景對于蒲寧來說,再熟悉不過,他就出生于俄國沃羅什市一個貴族家庭。不幸的是,由于家道中落,年幼的蒲寧跟隨全家遷離沃羅涅什,鄉(xiāng)居于葉列茨縣。在這里,他和莊戶人頻繁交往,又度過了一段田園牧歌似的時光。他了解農民和小貴族,了解俄羅斯的大自然、鄉(xiāng)村以及鄉(xiāng)村生活,對俄羅斯鄉(xiāng)村的風俗,俄羅斯人的性格、習性和心理具有深刻的認識,這些都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到,在蒲寧的字里行間,大放異彩的不僅是其遣詞造句,還有光、影、聲、色的完美結合。他用詩一樣的文字給讀者帶來視聽盛宴早已為人稱道,而其中電影元素在《安東諾夫卡蘋果》中的運用更是不勝枚舉,上文中提到的僅是冰山一角,由于篇幅有限,在此無法一一展開。

二、蒲寧的電影敘事與其美學觀

    除《安東諾夫卡蘋果》外,蒲寧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無數具有電影化敘事傾向的作品,如《輕柔的呼吸》中倒錯的敘述順序,好似別有用心的剪輯把懸念推向極致。再比如《中暑》中蒲寧刻意省略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壓縮了二人的相處時間,卻偏偏無限放大了女主人公離開后男主人公幾近煎熬的幾個小時,增強了讀者的畫面感,延長了其心理體驗。這種將散文藝術與電影藝術相融合的方式,散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輝和永恒的魅力。眾所周知,文學用語言,電影用畫面來塑造典型形象,表達完整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學與電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但在現(xiàn)如今的小說中,這兩種藝術形式得到了高度融合。其實,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與文學締結了親緣關系,當電影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它又會反作用于文學,當代許多“影視文學”也正是因此應運而生,然而為什么蒲寧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先知先覺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電影元素呢?筆者以為,這與以下幾點因素不無關聯(lián)。

首先,這與蒲寧的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蒲寧童年時期的家庭教師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據蒲寧本人回憶,此人“是個天才,怪物……出身首席貴族家庭,卻寧愿棄絕遺產和親友,過萍飄四方的流浪生活?!盵6](P15)然而,年幼的蒲寧在文學方面顯露出的天份卻讓他決定留下來做蒲寧的家庭教師。他不僅精通三種外語,而且擅長音樂、繪畫,還“喜歡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講故事。正是在他的藝術稟賦的熏陶下,蒲寧自幼養(yǎng)成了用畫家的眼光觀察世界,用音樂家的耳朵捕捉天籟,并養(yǎng)成了思維能力?!盵6](P15)這對蒲寧日后的創(chuàng)作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次,蒲寧的自然美學觀及其洞幽燭微的觀察力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耙环矫妫骷以诖笞匀恢星逦乜吹睫D瞬即逝、一去不復返的美;另一方面,他又堅信這些美的瞬間必然會在自然之中和人的心靈之中留下痕跡?!盵7](P304)正如蒲寧回顧早期寫作的傾向時說:“寫我知道和感覺到的東西?!盵8](P264)這是蒲寧作品充沛動人的美感的根本所在,也是貫穿他的全部創(chuàng)作的一根主線。蒲寧把大自然看成是生活永恒的基礎,通過對大自然的深刻洞察達到對世界哲理的、審美的和倫理的統(tǒng)一認識。俄羅斯著名宗教哲學家伊凡•伊林曾這樣評價蒲寧:“無論是蒲寧的先輩,還是同一時代的作家,沒有一個人寫得像他那么細致,那么精確,那么具體,他是視覺大師,語言的風景畫師,他的藝術有時像是望遠鏡、照相機留下的印象。”[9](P18)而“以作家的敏銳的目力貪婪地瞅著他的每一個動作?!盵8](P252)也正是提升美感的重要前提。

海納百川、博取眾長,蒲寧以其細膩的筆法和獨特的視角在俄羅斯文壇獨樹一幟,因此將他歸入任何一個派別都未免過于機械,他就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或許我們能做的,只需靠近他,用一顆赤子之心去體會這窮其畢生所探尋的自然與藝術之美。

參考文獻:

[1]英佳妮.小說的電影化敘事手法及其審美價值表現(xiàn)[D].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2:21.

[2]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編.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97.

[3]彭運潮.布寧短篇小說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突破[D].內蒙古師范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專業(yè),2006:22.

[4][俄]伊凡•蒲寧.蒲寧散文選[M].戴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12-32.

[5]詹妮弗•范茜秋.電影化敘事[M].王旭鋒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81-144.

[6][俄]伊凡•蒲寧.蒲寧回憶錄[M].李輝凡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15.

[7]任光宣.俄羅斯文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04.

[8][俄]蒲寧.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M].章其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4:252-264.

[9]Бунин И.А: Избранная проза[M].Москва:АСТ ОЛИМП,1996Г:18.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