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xué)女性婚戀悲劇探討
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也創(chuàng)造了夏娃;女媧創(chuàng)造了男人,也創(chuàng)造了女人,人類社會的歷史不過是一部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史。也許上帝只垂青于男人,他隨便從亞當身上抽取一塊骨頭,便創(chuàng)造了夏娃,于是從人類的始祖起,女人身上就理所當然地注入了依賴男人的血液,男人便成為高尚者、主人,而女人淪落為卑賤者,男人的奴仆。千百年來,這種不平等的像幽靈一般在世上游蕩,左右著人們的思想感情。中國,這個儒家文化統(tǒng)治的禮儀之邦更是如此,女性成為中國悲劇舞臺上的永恒主角,無論皇后嬪妃,還是丫鬟婢女,無論名門閨秀,還是市井女流,亦無論青樓妓女,還是道尼寡婦,她們痛苦的靈魂 在自己的人生悲劇舞臺上彈奏出了同樣悲哀的調(diào)子:愛被扼殺,心被蹂躪,幸福被葬送,生命被窒息。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古代文學(xué)女性的悲劇世界,感受她們痛苦的心靈。
一、婚戀悲劇的根源
支配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婦女觀,尤其是男尊女卑這一道德價值觀制約著中國社會倫理觀念和兩性關(guān)系觀念,是導(dǎo)致中國古代文學(xué)女性婚戀悲劇的根源。
女性并不是生來就是卑賤的,傳說中的女媧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始祖母,她“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名聲后世,光暉重物”。女性也有過她最輝煌的時代——母氏社會。男性生殖意識的覺醒是男女不平等的真正起源,他們以為是神通過男人給女人下種而生育,男人是神的代表,而婦人只是神的承受著,于是女性中心陷于土崩瓦解。隨著私有制的確立,男性也要求為“我”生孩子的女性固定的屬于“我”。據(jù)大汶口墓葬的考古發(fā)現(xiàn),有的一男子仰臥而女人跪在一邊也有的兩女屈肢面向中間一男子,隨葬品也是男子多于女子。女性被貶低,被壓迫,被奴役,變成了傳宗接代的工具,成為男子的私有財產(chǎn)。
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男尊女卑的觀念在歷朝歷代得到強化??鬃诱f,“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怒?!边@歧視婦女的經(jīng)典言論,對儒門影響頗大,孟子曾談到“女子之嫁也,母之命,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嫁,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禮記》不但稱“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而且提出“幼從父兄,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三從四德”觀。至此,女性的獨立人格完全喪失。
南宋程朱理學(xué)把儒家思想中“天理”與“人欲”的對立推向極端,以“明天理,滅人欲”作為根本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追求的目的。 “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理學(xué)極力扼殺人的本性,把愛情歸入與“天理”不容的“人欲”,并正式提出了婦女貞操觀:婦女更以順從為美德,以貞潔為吉利,故待字閨中,謹守貞操,出嫁以后,要絕對服從,夫死要守節(jié),從一而終。雖然宋以后商品經(jīng)濟相對繁榮,市民階層發(fā)展壯大市民意識覺醒,扼殺情欲,滅絕人性的程朱理學(xué)遭到批判,但仍然無法徹底撼動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
二、愛之追求的悲劇
有人說也許天生女人愛做夢:所以她們的天性中都對愛情懷有絢麗多姿的夢想,女性的這種愛的天性,這種對愛情無限美好的憧憬被扼殺在禮教的重壓之下。杜麗娘帶著對自己沉魚落雁之容無人憐惜的喟嘆,帶著對無可排遣的春情的幽怨,病死于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中。張倩女的魂魄,熱情似火,敢作敢為,沖破禮教與心上人私奔,而她的身體只能承受離愁別恨的煎熬中。這正是中國古代女性即渴望愛情,又不得不面對禮教禁錮的處境。在封建禮教的禁錮中,她們喪失了婚姻自主權(quán),完全受制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愛情成為權(quán)勢壓制,被金錢所侮辱,被門第所摧殘,被父母左右,被社會道德蔑視的孤魂野鬼,有些勇敢的女性曾試圖沖破這封建的牢籠與枷鎖,在干涸的荒漠中尋找一片愛情的綠洲,卻往往陷入了更為悲慘的境地。于是,她們帶著對愛的憧憬,徘徊于幽閨深院,等待著命運之神的垂青。她們默默承受愛情的折磨,悄悄吞咽愛情的苦果,譜寫了一曲曲纏綿悱惻,感人肺腑的婚戀悲歌、生命悲歌。
(一)棄婦——被拋棄的悲歌
有人說男人的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墒?,從邁進夫家門檻的那刻起,男人就給她們起了一個響當當?shù)拿帧皨D”(《說文》“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地?!保??!度龂萘x》中劉備曾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以縫,手足斷,安可續(xù)”。這邊是丈夫?qū)ζ拮拥脑u價,說明了愛情雙方地位的絕對不平等?!对娊?jīng)•氓》《詩經(jīng)•谷風(fēng)》樂府《上山采蘼蕪》中的棄婦,《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都是實例。
像眾多的古典女性一樣,崔鶯鶯在深閨中幽閉了自己的心扉,沒有追求與激情,也沒用歡樂與痛苦,張生闖進了她的生活,愛情 火焰激起了她生命的光彩,可也在燃燒中走向了滅亡。愛情給了他難以愈合的傷痕,面對拋棄她的人,他不想再讓舊的傷痕經(jīng)受新的痛楚,他能做的,只能是留下最后的詩作,”自從消瘦消容光?!稄垍f(xié)狀元》中的貧女的一片癡情換來的是亂棍追打,是鮮血淋淋的砍殺。可她無顏和盤拖出以癡情換寒劍的經(jīng)過,以免讓人訕笑,只謊稱是失足跌傷,飽含著絕望,只能在背地里悄悄怨恨這狠心無情的負心郎。棄婦們用她們的生命律動譜寫的生命哀歌,不覺回縷地回響于人生永恒的精神之國,讓人們深切感受著東方女性的靈魂所蘊含的情操和道德。
儒家的“孝、義”觀念,犧牲了女性,剝奪了她們的生存權(quán),而更多的是男性,在絕對“孝”的觀念束縛下,也無法維護自己的愛情。焦仲卿與劉蘭芝雙雙殉情,唐琬在猶豫中溘然長逝,“亙古男兒一方翁”也徒有一批動人的傷感詩長存于世。
(二)貞婦—德之奉獻的悲劇
如果說棄婦形象讓我們看到了被別人推向墳?zāi)沟膽K狀,自愿走向墳?zāi)剐蜗髤s使我們感受到心靈的極大震顫與悲哀,這便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的貞婦形象。
讓我們來看幾位頗具典型意義的貞婦形象:丈夫遠離,趙五娘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自食糠秕,生活艱難,公婆早逝,青絲買葬,十指培土,遭遇及其悲慘;張巡困守睢陽,其妾為成全夫志,主動請求丈夫烹煮自己以餉軍士;李三娘在丈夫被迫從軍后,堅守貞操,丈夫發(fā)跡變泰,另娶岳氏,兄嫂逼她改嫁,她寧可吃苦受累,苦守十六年,終不肯改嫁別姓;錢玉蓮在丈夫趕考離家后,堅守貞操,拒絕富豪和繼母的逼嫁,投江自盡。在她們的生命歷程中,從來沒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她們自己的生活就是為了丈夫的生活,或為夫守節(jié),或替夫報仇,或代夫殉道•••••,絕對忠實與丈夫,無條件地維護丈夫的利益。她們中的許多人不是沒有體驗到這種悲哀,但這種悲哀的情緒體驗卻不足以改變她們的生活取向和生命實踐。
她們的心靈深處,體味到了守節(jié)的悲苦,也滋生過對現(xiàn)實幸福的渴望。但這種朦朧渴望,這種悲苦又被化為內(nèi)心自覺的道德律令所桎楛,只將個人的幸福寄托于虛渺的來生。 女性的靈魂在貞節(jié)觀這沉重的枷鎖下,已完全麻木,根本認識不到這種不平,也意識不到自身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以及喪失這種權(quán)利的痛苦,而將木偶般的非人生活誤認為是人之為人的正常生活。即使非人道的寡守生活使她們產(chǎn)生過對異性之愛的強烈渴望,然而對封建倫理觀念的長期熏陶,又使她們以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將內(nèi)心所滋生的“兒女之情”消解的無影無蹤。因而,當男性要求他們付出代價甚至犧牲生命時,她們的心靈深處沒有絲毫的矛盾與沖突,沒有絲毫的猶豫和徘徊,無怨無悔,自覺自愿地走向封建道德的祭壇,雖不無痛苦但又十分坦然地選擇了一條犧牲個人幸福,服從男權(quán)社會需要的人生道路,這便是鎮(zhèn)婦的悲哀!
(三)美女——色之奉獻的悲哀
在眾多的文學(xué)女性中,命運最為悲慘的是美女。盡管程朱理學(xué)把“存天理滅人欲”發(fā)展到極致,但“食色,性也”,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盡管男權(quán)社會為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長久之計,強調(diào)“百行以德為首”,把婦德作為評價女性的首要尺度,但卻不能由此摒除男性的色欲要求。整個社會要求女性具有合乎男權(quán)需要的婦德,又欣賞女性較好的姿色,堂而皇之的理性規(guī)范和根深蒂固的感官欲念,在男性的精神深處平行共存。一方面,儒家倫理觀念要求把“德”放在社會價值尺度的首位,在理性王國中“色”不僅無足輕重,而且有如洪水猛獸,被嚴加管制和防范,另一方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賞美,追求美是人類精神特有的一種天性。生活中的人們又總是體驗著美色帶來的感官愉悅,因而,對“色”有一種強大的趨附傾向,孔夫子深重的哀嘆:“吾未見好德如色者也”確乎道出了一個極為簡單又普通的事實。
容貌之美畢竟只屬于青春年華,隨著如水的歲月之流,憔悴和衰老是無力抗拒的規(guī)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史記•呂不韋傳》)。在女性群體中,真正“以色事人”的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妓女,她們靠色相,靠出賣肉體來獲取生存的權(quán)利,男人們可以把她們作為發(fā)泄的工具,可絕不會把她們當作人來看待,來尊重,更不允許她們加入統(tǒng)治者的行列,可她們的容貌、才藝,都決定了她們不會甘心葬送與風(fēng)月生涯,她們深刻體味到任人蹂躪的悲哀,也預(yù)料到年老衰后的黯淡前景,她們想和命運做一場賭博,可她們擺脫了眼前的失節(jié)困境,卻往往陷入更永久更悲哀的境地?;粜∮褚虺錾碣v庶,被逐出王府,淪入娼門,不幸的經(jīng)歷,使她深刻認識到貴族家庭的冷漠無情,她始終以清醒的頭腦來審視與李益的愛情,深知“妾本娼家,自知非匹”,相信被拋棄的命運是必然的。杜十娘以萬金之資,只求“佐中饋”的愿望也被卷入江底,她們不甘心于靈魂的墮落,在人性的升華中走向了毀滅。由于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生存權(quán)利和現(xiàn)實幸福的漠視,無論是以身殉德的貞婦還是以色事人的美女,都走向了悲劇性的歸宿。
一部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飽含血淚的中國古典女性的悲劇史。當今社會,女性被提到了與男性平等的地位,獲得了經(jīng)濟獨立權(quán)。但正如有人說的“這兩種性別的人從來沒有共享過這個世界”。在現(xiàn)在家庭中,女人對男人的依賴心理很嚴重,與古典女性不同的是她們不必“捶著男人的衣角”,而是與他們想著求生的道路攜手同行。她們以自己的心里去揣測男人,努力去博取丈夫?qū)ψ约河谰玫膼?,極力去補償對方為自己付出的一切??墒?,這一切的努力常常也會導(dǎo)致家庭的破裂,因為愛情,唯有建立在自由平等、經(jīng)濟獨立的基礎(chǔ)上,才能煥發(fā)出神圣的光彩,才不會永恒不逝。中國古典女性以生命為代價,為后人譜寫了激蕩人心,發(fā)人深省的人生悲歌,她們的忍耐屈從與無我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特殊性,為我們提供了文化反思的對象。
本文來源:《文學(xué)教育》:http://12-baidu.cn/w/wy/63.html
欄目分類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xué)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xué)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shè)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xué)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xué)的視角
- 民族文化元素在國際時尚市場中的再利用與轉(zhuǎn)化
- 非遺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化保護
- “三大群體”對南孔文化的認知與對策建議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xué)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xué)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fù)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xué)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