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作用
摘要:舞蹈編導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借客觀事物的景象進行加工及提煉形成舞蹈形象來完成主觀情感的內在表達。文章根據筆者在舞蹈創(chuàng)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思考,圍繞舞蹈形象思維的定義、建立和轉化過程,以及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作用展開,以個人的編創(chuàng)過程為實踐參考,對“形象思維”一抽象概念從心理學和藝術學角度以自我的理解進行解讀闡述,并以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為參考例證。
關鍵詞:舞蹈編創(chuàng);舞蹈形象思維;建立轉化
舞蹈是一門以人體運動作為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jié)奏、構圖等方式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動態(tài)性的舞蹈形象的視覺藝術形式。而視覺感受的欣賞主體——觀眾正是通過舞者的肢體動態(tài)及形態(tài)形成的景象來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在舞蹈中,觀眾看見的景象是“舞蹈形象”,舞蹈形象包含了人物形象和自然物形象及內心情感象征的心靈景象,是連接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的溝通媒介。因此,舞蹈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對舞蹈創(chuàng)作非常重要。而形象思維先于編舞,是支撐舞蹈形象的關鍵。
形象思維在當今的舞蹈創(chuàng)作中具有越來越深遠的現實意義,當下的舞蹈創(chuàng)作也開始偏向于現實題材,而舞蹈形象這一“動名詞”也逐漸承擔起了某種使命和責任感,同時形象思維也讓舞蹈作品在視覺上有了“是舞蹈、真生活、講故事、流真情”的藝術效果。在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擬物亦或是抽象虛擬的形象角色,然而舞蹈形象的建立離不開舞蹈形象思維,無論是創(chuàng)作初期還是排練的過程或是舞臺的呈現方式方法上,無不需要編導和演員等眾多藝術家、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本文從探討形象思維的概念及特征,聚焦到舞蹈形象的建立及轉化過程,再由本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感悟來淺析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作用。
1.形象思維和舞蹈形象思維概述
1.1形象思維
所謂形象思維,主要指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對事物表象進行取舍時形成的,是用直觀形象的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是在對形象信息傳遞的客觀形象體系進行感受、儲存的基礎上,結合主觀的認識和情感進行識別(包括審美判斷和科學判斷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創(chuàng)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以上是心理學角度對于形象思維的解釋。從藝術學角度來說,形象思維指運用一定的形象來感知、把握和認識事物,即通過具體、感性的形象來達到對事物本質規(guī)律認識的一種思維形式,是人類能動地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思維方式和特點。心理學包含、支撐藝術學,所以從藝術學的角度來說形象思維又稱藝術思維,是對藝術的認識和反映。即形象展開的方式,藝術家運用這種方式來創(chuàng)造出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形象思維也是存在于大腦中對于“形象”這一既抽象又實際的名詞的轉換與想象。
形象思維就是把各種感官所獲得并儲存于大腦中的客觀事物形象信息,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內在本質或者規(guī)律的思維活動。形象思維的特征包括:第一,形象性:它反映的對象是事物的形象,其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觀念。表達的工具是能為感官所感知的圖形、符號等形象性的符號;第二,非邏輯性:形象思維的邏輯性不同于抽象思維那樣對信息的加工,而是運用多種形象材料進行整合而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個形象來引發(fā)另一個形象;第三,粗略性:是指對一件事情的反應,是整體粗略地對其進行大體上的把握,對問題的分析處于定性或半定量的程度,所以形象思維大多用于對問題的定性上,無法給出具體的數量關系;第四,想象性:是思維主體運用現存或已有的形象進行新形象的創(chuàng)造和想象的過程,更加致力于對已知的形象的加工改造,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維富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點。
1.2舞蹈形象思維
舞蹈作為一門以視覺形象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藝術門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要對生活有一定自己的見解和把握,并且對于舞蹈形象的理解和運用則需要舞蹈藝術的形象思維來支撐,在基于一定的理性邏輯和布局的前提下,舞蹈的形象思維則貫穿于整個舞蹈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并通過演員的肢體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因此筆者將舞蹈形象思維比作概念文字與視覺傳達之間的“轉換器”。為了說清這個轉換過程以下筆者將通過幾個角度來說明。
舞蹈屬于用空間和時間藝術創(chuàng)作,它的形象思維則屬于視覺形象思維。在一部舞蹈作品當中,所要表達的“形象”對象不同時,所運用的舞蹈思維方式也會出現不同。當要表達“實際”的人物形象時,是要將舞蹈演員白紙化后塑造成某一位有血有肉或某一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如何通過形象化的表達賦予其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當要表達“抽象”的形象時,則是要將人的靈魂擬物化,通過形象外形的塑造使人的肢體呈現出某種物質、狀態(tài)、抽象等概念的表達,即通過人體肢體呈現關于人以外的東西。
舞蹈的形象本身就是意象化的,在形態(tài)上是取自于生活樣態(tài),又抽離于生活樣態(tài),在語言排序上和音樂詩歌屬性一致。舞蹈的意象是先于舞蹈創(chuàng)作而出現在編導腦海里的景象,舞蹈編導需要借助意象思維來對于將要編創(chuàng)的舞蹈作品進行編排和整合考量做出判斷,從而來落實腦海中的景象。
舞蹈形象包括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這里的形象是要具體化呈現的,包括人物的外在表象和內在形象。內在形象所包括的性格個性等特征則可以起到使人物形象立體化的作用。以上是“形象”這一名詞的實際一面;另外還包括一些擬物化、情感情緒化的形象,在這里的形象則是抽象的,這里更多的則是一種狀態(tài)、態(tài)度、觀念、意念等與“心”相關。以上是“形象”這一名詞抽象的一面。舞蹈形象思維則是關于舞怎么“編”的具體實踐執(zhí)行的方法和指引。
形象性必然是形象思維最大的特征,但與此同時舞蹈形象思維也不只局限在形象性這一個特征當中。更多時候,在運用舞蹈形象思維的同時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運用形象思維的側重點應著重放在舞蹈的表達上。同時,舞蹈形象思維具有一切舞蹈形象所涉及的特征,同時又包括對于舞蹈結構、立意等概念的文字意義的傳達特征。
2.藝術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一切藝術的本質特征,可以說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
第一,具體性(形象性):指藝術形象是具體的、切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其指代對象也盡可能地貼近生活或想象,使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到這個角色形象的內在真實性,形象思維的過程也始終不能脫離具體可感的形象;
第二,概括性:藝術形象的概括性指藝術形象并不是簡單地照搬生活中的可取素材,而是經過藝術家用精湛獨到的藝術手法對生活中的靈感對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后而形成的藝術作品,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指代、概括和典型性特征;
第三,感染性(情感性):一切的藝術形象都具有感染性,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都包含著藝術家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觀念態(tài)度,是注入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的,用來傳達藝術家的是非觀念態(tài)度的媒介,所以藝術形象和藝術品本身必然存在藝術感染力,使觀眾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產生情感或審美的共鳴;
第四,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藝術作品當中的意象是通過藝術想象形成的,沒有藝術想象就沒有藝術思維活動,也就沒有后續(xù)的藝術意象一系列的產生,它不僅是藝術形象思維的手段,同時也是藝術虛構能力的重要基礎。
3.舞蹈形象的建立及轉化過程
3.1舞蹈形象的建立
3.1.1意象建立
舞蹈形象的建立和轉化就是運用形象思維的過程,筆者在進行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時對于作品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和表達仍存在很多疑惑和無從下手,經過多種方法的嘗試過后,筆者理解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和其中形象思維的具體轉化和運用。例如雙人舞中詩人的“亡妻”的角色形象是人頭腦當中的景象,則屬于上文中提起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性,在這里也就是舞蹈形象的意象建立。
3.1.2思維轉化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要將舞蹈演員白紙化后塑造成某一位有血有肉或某一群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如何通過形象化的表達賦予其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其具體建立方式在很多雙人的配合當中,更是要具體到每一個時空、動作甚至是眼神視線的配合。如當詩人思念妻子時,妻子是觸不可及的存在,此時用互相背對的雙向視野和妻子注視詩人的單向視線表達妻子的在天之靈感受到了丈夫的思念等。整個思念的過程中詩人的視線從未聚焦于亡妻,因為形象關系的設定為詩人是看不到妻子的存在,而妻子的視線則多半是深情注視著丈夫以表思念。
3.2舞蹈形象的轉化
舞蹈作為一門以視覺和聽覺為主的綜合藝術門類,其結果的呈現單在舞蹈上就包括了時間、空間和視覺三個部分。
3.2.1時間上
舞蹈中的時間并不是泛指的時間流逝,而是肢體動作的段落布局、是身體符號的語言排列、是稍縱即逝的肢體動作。有時是不斷的重復疊加、有時是不斷的遞進增加。
3.2.2空間上
舞蹈中的空間包括了身體形態(tài)空間、舞臺調度空間,以及虛實空間。身體形態(tài)空間為舞者的舞姿形態(tài)所占有的物理上的空間。舞臺調度空間則為舞者在舞臺上的運動路線所占有的物理空間。虛實空間則為通過舞蹈來表現舞者的心理空間亦或是編導想要表達的旁白與實際的舞臺關系等。
3.2.3視覺上
視覺畫面是作品呈現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任何肢體無論是空間上還是時間上的排列等都是為了視覺的呈現效果,視覺的呈現就是舞蹈工作者和觀眾的“對話”方式。如演員的肢體以及服化道效等呈現給觀眾視覺上的畫面。
3.3舞蹈形象的意象呈現
舞蹈編導需要借助意象思維來對于將要編創(chuàng)的舞蹈作品進行編排和整合考量做出判斷,從而來落實腦海中的景象。當配合搭檔的對象已經因流露出某些特征而具體到某一個人物時,如果還想要在此層面上傳達出更深層次的意象,就要抹去一切可以表露其具體形象角色的內容后再重新建立。盡力做到巧妙地運用演員直觀的肢體進行表達,使其動作的表意和內涵都直觀貼切得恰到好處,不會過于直白明顯,同時又避免太過隱晦難解。實踐中的轉化過程也是作用實現的過程,通過對轉化運用這個動作是否運用的前后對比,側方面證實其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作用。
4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具體作用
4.1轉化舞蹈形象(形象性)
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承擔著將編導對于作品的設想以及所要表達的對象轉化為舞蹈的藝術形象一功能,任何的舞蹈藝術作品都有其編導所要表達的意義,然而這種意義和內涵如何從一個表達欲望到舞蹈作品結構、立意的設想再到具體的排練實施,直到最后在舞臺上的呈現,一連串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運用到舞蹈形象思維,其中最為主要和明顯的一步就是從所思所想到演員肢體表達之間的轉換與應用。例如經典古典舞劇目《扇舞丹青》,對于道具扇子的運用也是肢體語言藝術形象的一部分,一把彩色的綢扇在舞者的手中揮舞猶如一支毛筆,時而柔韌中鋒、時而頓挫有力,視覺上的書生氣以及對于扇子的運用到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路線連接等無不運用了藝術形象的轉化。舞蹈是靠肢體“講話”的一門藝術,它所有的表達大部分都聚集到肢體的運動表達上,然而在舞蹈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藝術形象的呈現離不開舞蹈形象思維的運用,同時也是形象思維運動的產物。
4.2增添情感色彩(情感性)
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作用除了轉化藝術形象外,還有表達情感態(tài)度的功能。如果說轉化藝術形象是為了讓肢體“說話”,那么表達情感態(tài)度則是給肢體動作的“語言”增添感情色彩,以達到肢體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話”目的。演員的肢體富有情感,才會使觀眾在觀看時產生共鳴,舞蹈藝術作品才達到了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意義。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都是應情而感,緣物而發(fā)的,形象思維也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展開的。如雙人舞作品《咱爸咱媽》,一根長扁加上演員的體態(tài)與樸實的神情和剛勁有力的動作,完美地詮釋了農村勤勞的農民形象和一代父母的樸實形象,使得最質樸的情感色彩一瞬間流露出來,在歌頌樸實勞動人民的同時,也使得觀眾可以感同身受,引起共情。
舞蹈演員的肢體要想有目的性地表達某種情感,則需要編導一方面要對作品具有足夠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則要熟練地運用形象思維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來“掌握”演員的肢體。還要對人體肢體形象有足夠的認知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不同的細微的情感之間的肢體表達的區(qū)分和把握,也要求編導對形象思維的掌控度愈發(fā)精細。
4.3詮釋意象畫面(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
形象思維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還可以幫助肢體更好地詮釋舞蹈的意象、內涵,在創(chuàng)作實踐當中,人物形象的表達從表層表象意義上升到作品內涵意象的表達時,在理清人物關系的前提下主要運用的就是舞蹈形象思維,只有運用舞蹈形象思維,將所要的表達進行形象化、動態(tài)化、立體化的思考和加工創(chuàng)造,才會使得原本的肢體賦予一層更深的含義。
由于人體肢體的部分局限性,不是所有目標對象都可以運用肢體明確地表達呈現,當所要表達的對象過于抽象或不符合人體肢體的表現范圍時,更多則要用到意象表現,即借助肢體動作形成某些符合目標對象的特征意象,從而來進行傳達呈現。在轉化意象的過程中,形象思維的運用則尤為重要,舞蹈藝術離不開形象,舞蹈創(chuàng)作就離不開形象思維的運用,任何呈現的意象都要用形象思維來進行轉化和提煉加工,才能成為舞蹈藝術。例如男子獨舞作品《風吟》,被認為當代古典舞“大寫意”的代表作,如變幻不定的風,在空氣中吟誦,輕吟淺唱,娓娓道來……舞蹈整體清新淡雅,又充盈著雋永的情感內涵,將人與風緊密相連,充分表達了對身體和生命的認知與關照,體現了人與自然這一永恒的主題。
詮釋舞蹈作品的內涵,是舞蹈編創(chuàng)質量的一種評判標準,然而作品的內涵往往是最不易借助肢體來表達的,因為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形象思維的運用不僅貫穿始終并且尤為重要。
5.結語
形象思維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從一個創(chuàng)作想法到具體落實到“轉換器”,更是使藝術作品產生情感、意象、生命力等的核心工具。舞蹈編導從生命中的感悟出發(fā),通過形象思維的轉化,運用肢體等工具加工后生成具有舞蹈形象的藝術作品,使觀眾在視覺和情感上產生共鳴。
另外在當今舞蹈創(chuàng)作中,形象思維的意義更加凸顯,尤其是在現實題材的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它可以幫助編導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表達情感等。因此,注重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和鍛煉是對于當下藝術工作者來說需要著重注意的一個方面,筆者也會在自身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當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更多形象思維的運用和轉化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創(chuàng)作水準,對于形象思維能力求精求細,不斷突破自我尋找新的領域。
文章來源:《尚舞》http://12-baidu.cn/w/wy/26862.html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