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棉花肉松”事件,分析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影響
作者:韋江萍來源:《視聽》日期:2018-03-30人氣:2649
2017年5月,有網友在微博平臺上發(fā)布視頻,發(fā)布者將面包里的肉松用水清洗,并將其點燃,并稱面包里的肉松是棉花制作而成。此消息一發(fā)出,引起了民眾一陣嘩然,隨后便出現了多個“肉松是棉花做的”的相關視頻。甚至有不明真相的群眾直接圍向面包店討說法,面包店的生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事后警方介入調查,事情發(fā)生了反轉,經過相關部門對肉松進行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肉松為合格產品,官方出面辟謠,證實了此次事件為謠言。涉及散播謠言的視頻發(fā)布者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刑事拘留。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媒體的發(fā)展不斷壯大,信息傳播的資源變得不再稀缺,不再是由傳統(tǒng)媒體掌控,新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長期以來建造出來的信息傳播的壟斷地位,自媒體時代來臨,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信息的自媒體,高度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微博是這個新媒體時代下的產物,是所有自媒體平臺的代表,它給受眾帶來了快速便捷的信息傳播體驗以及空前廣泛的信息互動體驗。同時還改變了受眾從使用傳統(tǒng)媒體轉向使用新媒體的媒體習慣,以及信息傳播模式由點對面到為多點對多點的轉變。如今,微博已然成為社會化媒體中最具即時性、用戶活躍度最高的信息傳播平臺。
一、微博自媒體的正面影響
(一)高粘性的用戶群以及廣傳播的影響力
自2009年微博自媒體平臺的誕生,網民們進入“織圍脖”的時代,天南地北的網民們可以在微博上相互分享相互互動,使得網民們相當熱衷于在微博平臺上發(fā)布和分享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無論是吃喝玩樂,還是一些可能會引起輿論的事件。網民們還能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地圍觀或點評當下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事件,因此,微博自媒體已經融入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微博平臺擁有巨大的用戶群體,據預測,2017年微博月活躍用戶將高達4億。如此大范圍的人數覆蓋讓每天的瀏覽量都處于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微博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也因此被大大提高。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在自媒體平臺上,一旦有熱點事件的發(fā)生,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廣泛引起網友的轉發(fā)和熱烈討論,激起社會輿論。速度之快,范圍之廣,有些備受爭議的事件更是能達到瞬間引爆全網的效果。
(二)覆蓋廣,速度快
與依靠采編人員的傳統(tǒng)媒體相比,自媒體依靠的則是互聯網技術,而互聯網無需受到空間的限制,其覆蓋范圍不局限于國內或是國外,這種覆蓋范圍是受地域限制的傳統(tǒng)媒體所不可匹及的。對傳統(tǒng)媒體來說,無論是報紙刊物還是電視,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一定限制。比如某一個地方的報紙,就只能在某一個特定的地區(qū)發(fā)行;某一個地方的電視,傳播范圍也僅僅是在國內,極少數能走出國門。自媒體打破這樣的局限,不論時段與地域,隨時隨地可以接收或發(fā)布信息。
在新聞行業(yè)里,速度就是優(yōu)勢。在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中,從獲取新聞線索到記者深入調查再到編輯排版最后報紙發(fā)布信息,經過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報紙往往已經失去了傳播的優(yōu)勢。近幾年來,特別是在突發(fā)事件方面,自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當一件事件發(fā)生,第一時間進行報道的不是記者而是身在事件中的網民。沒等新聞記者收到消息,網友們就已經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對事件進行了傳播甚至是直播,等到記者帶著采訪設備趕到新聞現場時,新聞事件早已經在網絡上引起了大量輿論。
就拿棉花肉松事件來說,5月22號下午,兩位青島大媽發(fā)布視頻相當氣憤地稱自己買來的肉松蛋糕里面的肉松是棉花做的。這段視頻在第一時間就被網友大量的轉發(fā),在網絡上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當天晚上視頻中出現的面包店就被許多市民包圍了。隨后的兩天之內,各個地區(qū)的所謂的“肉松是棉花做的”相繼發(fā)布出來,網友紛紛前往家附近的面包店購買肉松面包進行清洗點燃,也聲稱面包里的肉松就是棉花做的。整個事件從發(fā)生到引爆全國,自媒體以高速度和廣影響將信息傳播開來。
二、微博自媒體的負面影響
(一)謠言“重災區(qū)”
微博的興起標志著自媒體時代全面到來,自媒體平臺里的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傳統(tǒng)媒體的核心職能——向公眾發(fā)布信息。但是,新聞報道體制是傳統(tǒng)媒體長期實踐探索出來的產物,自媒體平臺已經被個人化,從而缺乏一套嚴格的體制。傳統(tǒng)媒體積極營造的信息發(fā)布審核機制在自媒體時代中逐漸弱化其作用。所以自媒體平臺成了謠言的“重災區(qū)”。在自媒體時代,人們在使用自己的信息傳播權利之前,極少有人會事先對信息進行審核,在未知信息真實與否的情況下,信息就被傳播出去了,甚至還會有人盲目跟風轉發(fā)。由于自媒體平臺上個人信息的發(fā)布不需要經過任何的審核機制,于是這樣的平臺就成了網絡謠言滋生的溫床。
在自媒體時代還未全面來臨之前,網絡謠言僅僅只是社會輿論中的小部分。這一時期的網絡謠言還沒有太多的傳播渠道,通常只能來回傳播于博客、貼吧、論壇等平臺,然而由于當時傳統(tǒng)媒體還能強有力地引導社會輿論以及當時互聯網傳播技術還未像現在這般發(fā)達,所以并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在微博自媒體普及開來之后,網絡謠言不再僅僅針對社會上的重大輿論事件,而是轉向了針對具體的人或事的造謠。這些網絡謠言起著聳人聽聞的標題,打著具有科普意義的旗幟,引起大眾的注意力,向已關注此微博的人進行傳播,所以,粉絲越多的微博,散播網絡謠言造成的影響越大。由此可以看出,自媒體時代調動全民積極參與輿論的同時,并沒有對網絡信息進行嚴格地把關。
“棉花肉松”事件視頻的始發(fā)布者,在發(fā)布視頻之前,僅僅根據自己的主觀猜測,就認定面包店的肉松是棉花所致。后續(xù)盲目轉發(fā)的網友,也沒有進行科學地驗證就將消息傳播開來,一時間,面包店及肉松供應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責與謾罵,店鋪的信譽與形象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即使后來相關部門檢測結果出來,證實肉松為合格產品,但是已經造成的損害卻不可挽回。
(二)監(jiān)督不嚴,容易造成群體事件
網絡群體性事件,簡稱網群事件,是指以網絡作為平臺,網民群體出于不同目的聚集到一塊,圍繞某一主題在網絡上宣泄對社會的不滿,此行為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后果,其目的是引起社會關注、干擾正常的社會活動。
自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它也不斷沖擊著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如今網絡已經超越傳統(tǒng)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越來越龐大的網民群體,致使網民開始重網絡上自我意見的表達。然而,網絡的匿名性本是出于對網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如今卻成了不法分子擾亂網絡秩序的保護傘。在匿名的情況下,其大肆宣泄自己的情緒,甚至組織網絡群體對目標對象進行攻擊。謠言一旦發(fā)布,就會迅速擴散開來。當前我國政府公信力缺失,還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輿情公關機制,那些借著微博平臺發(fā)布出來的謠言,一旦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散播開來,后果相當嚴重。甚至在謠言的推動下,部分網民被其蠱惑,失去理智,于是被不法分子組織成為一個具有破壞力的集體,進行一些擾亂社會治安,影響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活動。
最終,此次“棉花肉松”事件謠言的傳播者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警方處以刑事拘留,事件才得以平息。
三、結語
近幾年來,微博等自媒體的出現,滿足了更多我們對于信息接收和傳播的要求,我們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看法。網絡是把雙刃劍,處在網絡中的自媒體平臺亦如此。我們在享受自媒體帶來更多話語權的同時,更要時刻告誡自己,網絡抹黑很容易,只要胡編亂造便可,但是一旦對國家或他人造成傷害卻是不可逆轉的。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