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法蘭西在七年戰(zhàn)爭中失敗的原因——試從17世紀法國移民政策的角度分析
17世紀,法國人在北美大陸建立了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的龐大的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路易王們將整個圣勞倫斯河流域、大湖區(qū)和大部分密西西比河流域收入囊中,并借助沿東部邊界修筑的一系列巨大的堡壘[例如:弗隆特納克堡(Fort Frontenac)杜凱納堡(Fort Duquesne)等]將其宿敵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勢力限制在沿海的狹長地帶中,但在1756-1763年的安妮女王之戰(zhàn)中,新法蘭西卻在英軍進攻下全部淪陷,這一巨變使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感嘆道:“從此法國人就在北美洲失蹤了,正如他們同情的印第安人一樣?!焙笕送ǔ0逊▏谶@場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原因簡單地歸結于英國的海上優(yōu)勢以及沃爾夫(Wolfe)在亞伯拉罕平原(Plaines D′abraham)的小型勝利,但實際上新法蘭西失敗的苦果早已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法國移民政策中就被埋入加拿大的荒原了,這正是本文所試圖說明的。
一、法國移民--新法蘭西的人口基礎
1、新法蘭西的建立與新法蘭西公司時期的移民
1608年,賽繆爾·德·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主持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但此時它僅僅作為毛皮商人和漁夫的臨時駐扎點,尚未有定居人口。1617年這里才迎來了第一批定居者----“加拿大第一個農夫”路易·赫伯特一家五口。相對于毛皮商人而言,新法蘭西對農民的吸引力顯得微不足道----要在新法蘭西擁有一片土地,法國農民們必須自己去將荒野開辟成耕地,在此之前還要支付價格昂貴的船票,相比之下,在本土購買一塊土地更為經濟,而且不必擔心會遇到可怕的大西洋風暴,因而直到1626年,新法蘭西的定居農戶才不過60人。
1627年,為了規(guī)范北美毛皮貿易活動,也為了增加殖民地人口,新法蘭西公司(Compagnie de la Nouvelle France,又稱百人合股公司)在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主持下宣告成立。該公司力圖在北美大陸建立一個足以與英國抗衡的強大殖民地,但新法蘭西在該公司管轄時期(1627-1673)內增加的定居移民遠少于英國殖民地,到1663年,殖民地僅有區(qū)區(qū)3000人,相比之下,同時期南方的新英格蘭擁有10萬人口,荷蘭哈德遜河殖民地也有1萬人口,新法蘭西的劣勢顯而易見-----“勞動力的極度缺乏,造成法國在北美的領地發(fā)展緩慢”在新法蘭西公司增加殖民地人口的失敗努力,證明要在西半球建立偉大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只能依靠一樣東西----王權。
2、路易十四促進移民的政策
尚普蘭、拉薩爾(René-Robert Cavelier,Sieur de La Salle)等探險家給法國政府留下了一個難題,“當他們回到巴黎,談起他們的發(fā)現(xiàn),談到他們給法國增加的大片疆域,國王陛下和他身邊的顧問覺得應該做些什么,但是在宮廷的糕點師都需要七百名的情況下,他們到哪兒去找數(shù)量龐大的移民者呢?”
太陽王最終找到了答案:契約農,1663年他將新法蘭西上升為行省后不久,宣布實行契約工制,使自愿移居加拿大的城市居民與一些殖民地領主簽訂契約,在為其勞役三年后獲得自由,而王室為受雇者提供去新法蘭西的特許證、免費船票、廉價土地和一小筆年金,契約期滿后通常有大約半數(shù)人選擇留在新法蘭西。在這一政策和“生活在新法蘭西,實際就是生活在上帝的懷抱”的宣言影響下,1673年的殖民地人口比1666年增加了整整一倍,由3125人升至6705人,到1681年,新法蘭西的人口增至1萬人,殖民地已頗具規(guī)模。
3、太陽王的嚴重失誤---《楓丹白露勒令》(édict de Fontainebleau)
法國的移民事業(yè)在興盛了二十多年后又跌回原點,而這源于路易十四一道自認聰明實則遺患無窮的命令。1685年,新的《楓丹白露勒令》宣布廢除了其祖父亨利四世頒布的賦予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南特敕令》,整個法國重新掀起迫害異教徒的狂潮?!霸诖撕蟮亩觊g,胡格諾派的教徒受到了殘酷而愚蠢的迫害”,新教徒“在國內的生活已經變得無法忍受,于是要求政府允許他們遠走他鄉(xiāng)”。但因為不愿看到“異教徒的殖民地”,國王陛下竟不允許這些僅僅與他自己信仰不同,但無限忠于他的臣民在大西洋彼岸獲得一個生存空間。于是,五年中有五千多個胡格諾派家庭逃出法國,去往英國和荷蘭?!澳切┣趧诘哪心信?,如果獲許在大西洋彼岸建立一個忠于法國的國家,他們會奉獻一切”;“他們本來可以在遙遠的地方成為法國文化最強大的中堅力量,現(xiàn)在卻使得那些等待機會剝奪法國的最后殖民地的力量加強了”。受宗教事件和后來的幾次戰(zhàn)爭影響,1681年以后,法國政府便停止了大規(guī)模的移民活動。雖然不時還有少數(shù)的契約農、士兵和罪犯被送來,但新法蘭西的人口主要依靠自然增長,1681年的1萬人構成了18世紀50年代7萬多居民的基礎。
4、新法蘭西的人口自然增長
新法蘭西最初的半個世紀中,殖民地人口的自然增長十分緩慢,主要原因除了定居移民的稀少,還在于對婦女的缺乏----“戰(zhàn)士能夠征服和統(tǒng)治土著居民,但沒有婦女就無法建設和維持殖民地”。由于早起移民大部分是無力在本土生存者和醉心于毛皮貿易的商人,新大陸的生活又異常艱苦,只有極少數(shù)婦女愿意在新法蘭西定居。到1663年,行省建立時,男女比例約為2:1,一半男性無法解決婚姻問題,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位于較低水平。
路易十四十分清楚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巨大隱患。他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方案:“國王之女”(Fillies du Roi)。1633年,政府宣布招募自愿嫁到新法蘭西的女性,他們的嫁妝由王室提供,嫁資50里弗爾(Livre)。不過,出于對殖民地生活前景的憂慮,只有一些孤兒和生活無助者,以及少量的其他女性接受了王室的條件。1663--1673的十年里,有大約775位女性抵達新法蘭西。雖然數(shù)量并不多,但她們仍然對人口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政府對早婚多生的支持。法律規(guī)定20歲成家的農民可免交人頭稅五年,子女超過十人的家長終身免稅。同時在第一任省長(1663--1670)塔龍的鼓勵下,1680年以前有一半新娘不到20歲,六七個孩子的家庭很普遍,半數(shù)以上家庭超過10個孩子⑰。到17世紀70年代中期,女性人口增加了2倍,國家資助移民的行動隨之結束。在“國王之女”到來后的歲月里,新法蘭西的年出生率逐漸升高到了55‰。新生兒存活率達到3/4,而年均死亡率保持在20‰--30‰的合理范圍內,通常認定自然增長率為40‰。雖然這一時期自然增長較快,但新法蘭西的人口基數(shù)畢竟太小,人口無法與南方的英國殖民地相提并論。18世紀的數(shù)據顯示,1700年,新法蘭西擁有人口1.5萬,1713年為1.8萬,1760年為6.3萬(也有數(shù)據認為7萬余人),而同年新英格蘭人口達159.3萬。人口稀少的新法蘭西卻擁有比英屬13州大得多的面積,兵力捉襟見肘。因此當英國海軍封鎖了圣勞倫斯河口,陸軍集結在加拿大邊境蠢蠢欲動時,急于加強防御力量的法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他們的盟友----印第安人。
二、印第安盟友--艱難的身份認同
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聯(lián)系開始得很早。在魁北克殖民地建立后的最初幾年里,尚普蘭就與蒙塔格奈人、阿爾貢金人和休倫人建立了聯(lián)盟。印第安人作為毛皮貿易的中間人,為填充法國國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17世紀,法國人與除了易洛魁五部落以外的大多數(shù)印第安人保持著友好關系,在1701年也與易洛魁聯(lián)盟達成了和平協(xié)定。
為了傳播福音,也為了同化印第安人以在毛皮貿易中獲得優(yōu)勢,新法蘭西當局支持他們的同胞與印第安人通婚。尚普蘭認為,“在印第安貿易中取得成功,在每一個部落中娶一個印第安媳婦不僅是明智的,而且常常是必要的”。他曾對印第安盟友說:“我們的年輕小伙將與你們的女兒結婚,我們將變成一家人”。
法國人不久便發(fā)現(xiàn)通婚的效果遠不及他們預期中的那樣美好?!坝胁簧偕倘伺c土著婦女結合而融入土著人社會,在底特律、密歇里馬克納克或當時稱伊利諾斯的上密西西比地區(qū)安家”。熱納(Le Jeune)神父說:“與印第安婦女通婚的那些法國人不僅不愿采取歐洲的儀式,而且他們的目的也與我們的期望相去甚遠,他們的目的是變成野蠻人,變得跟他們完全一樣”。也正如沙里沃諾克斯所寫,“當這些印第安人不能變成法國人時,法國人就變成了印第安人”。而且,他們的混血后代梅蒂斯人(Métis)對于法蘭西人的身份認同感也并不十分強烈。少數(shù)梅蒂斯人居住在魁北克、蒙特利爾等城市,更多人則留在土著部落中并徹底融入之。結果,雖然有大量印第安人生活在新法蘭西的土地上,但事實上忠于法國者并不多,大部分土著人從未認定自己是路易國王陛下的臣民。因此在幾次法英戰(zhàn)爭中,為法國作戰(zhàn)的印第安人往往只有數(shù)百人至幾千人。在1759年新法蘭西的存亡之際,魁北克的軍營中也僅有1000名印第安人,但這1000名印第安人的作用遠大于臨時拼湊而成的加拿大民兵。
從沃爾夫的一份命令中即可知曉印第安人在加拿大森林中強大的戰(zhàn)斗力,因為英國進攻加拿大的作戰(zhàn)“大部分都是要在印第安人出沒無常的茂密森林中進行,所以命令又說:‘小心謹慎為僅次于勇敢的美德'”。土著人的作用在實戰(zhàn)中亦有體現(xiàn)。1759年7月31日發(fā)生的蒙莫朗西(Montmorency)戰(zhàn)役中,英軍戰(zhàn)敗,死傷了大約30名軍官和400名士兵,其中“負傷者大部分都落入了印第安人之手,慘遭殺害或被剝去頭皮充當戰(zhàn)利品”,而這只是一部分印第安人的戰(zhàn)果。
所以,如果法國人在早期能成功取得大多數(shù)印第安人和梅蒂斯人的身份認同,協(xié)助防御的印第安士兵可能就會是1000人的數(shù)倍甚至十幾倍。有了這些兵力,法軍便能在森林地帶向英軍主動發(fā)起襲擊。這樣一來就很可能不會有亞伯拉罕平原會戰(zhàn)的戰(zhàn)敗和魁北克的失守,新法蘭西或許還能挺過七年戰(zhàn)爭的難關。當然,歷史不容假設,正如巴克曼(Parkman)所說:“總之,法國是失敗了,英國是勝利了。”
三、上述事實對戰(zhàn)爭結果的影響
由于居民較少,到18世紀50年代,新法蘭西僅有3個較大的城鎮(zhèn),即首府魁北克、蒙特利爾和位于布雷頓角的路易堡(Louis bourg)。但各個城市中卻生活著新法蘭西至少1/5的人口,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在3個主要城鎮(zhèn)淪陷后,整個新法蘭西都失去了斗志并在不久后投降。
人口不足導致的兵力短缺使法軍司令蒙卡姆(Louis-Joseph de Montcalm)無力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法軍進攻的頂峰僅僅是1756年攻占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即卡里隆[Carillon])。在路易堡陷落、英國軍艦進入圣勞倫斯河后便被迫撤退,將兵力集結在首府魁北克以作長期防守。蒙卡姆一共擁有5個營的正規(guī)軍、一些民兵(所有10-60歲的男性,實際上只是烏合之眾)和1000名印第安人,總數(shù)在1萬-1.4萬。正規(guī)軍的具體人數(shù)不詳,但按法軍建制(貝亞恩[Bèarn]團200人,拉薩爾[La sarre]團340人,布置在圣弗瓦路[St. Foy Road]的一營民兵有350人),即便按一營500人來計算,也只有2500人,實力遠遜于沃爾夫的8535人(其中軍官384人,準尉411人,士兵7740人,全部為精銳的本土正規(guī)軍)。在圣勞倫斯河谷,布干維爾(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率領的法軍為監(jiān)視沃爾夫的船只而疲于奔命,但因布干維爾的部下費爾果(M.de Vergor)的疏忽(他允許他麾下僅有的100名士兵中的40人到羅里特[Lorette]村中去幫助收割,從而使英軍有了可乘之機)。英軍得以在弗?。‵ulon)灣登陸。9月13日凌晨,狄勞尼上尉(Capt. Delaune)指揮的24名精兵在法軍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攀上了魁北克城西的峭壁并成功奇襲了費爾果疲憊不堪的部隊,豪威(Hawe)上校的輕步兵隨即趕到,占領了法軍營地,魁北克城于是暴露在英軍炮兵射程內。法軍的兵力短缺無疑是英軍突襲成功的原因。布干維爾部為了阻止英軍登陸,僅以雙腿不斷地跟著佯攻的英軍船隊“隨河岸平行移動”長達數(shù)日,身心俱疲,狄勞尼的分隊才得以在法國人不知不覺中登上懸崖并戰(zhàn)勝他們,否則費爾果的60人完全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偷襲者并在其登頂前將其趕回河里。
考慮到英軍用不了多久就會把大炮搬到山頂,而城墻的強度難以抵擋重炮長時間轟擊,況且城中僅剩兩天分量的補給,通往內地的交通線也受到沃爾夫的威脅,13日上午9時,蒙卡姆只得引兵出擊,在亞伯拉罕平原與英軍遭遇,這個平原對法軍而言絕不是一個理想的決戰(zhàn)地點。詹斯頓(Chevalier Johnstone)認為:“在森林地區(qū)中作戰(zhàn),一個加拿大人可以抵得三個有紀律的士兵;反之在平原地區(qū)中,一個士兵又可以抵得上三個加拿大人”。而加拿大民兵正是蒙卡姆軍隊的主體,卻又不得不進行他們不擅長的平原戰(zhàn),這更助長了法軍的劣勢。按詹斯頓的算法,蒙卡姆至少需要三萬人才能擊退沃爾夫,然而整個新法蘭西的兵力也不到三萬。于是,“當加拿大民兵為了再裝彈藥必須臥倒在地面上時,他們的戰(zhàn)線即開始喪失秩序”。當英軍一次排槍齊射后,法軍民兵秩序大亂,全線崩潰,蒙卡姆戰(zhàn)死。當晚九點,法軍放棄魁北克城,向圣勞倫斯河上游撤退。
在蒙特利爾,蒙卡姆最優(yōu)秀的部將列維(Francois de Gaston,Chevalier de Lévis)采取強制手段募兵,堅持抵抗到1760年9月,但因寡不敵眾,蒙特利爾在9月8日被迫投降。新法蘭西最后一任總督沃德勒伊(Piere de Rigaud de cavagnal,marquis de Vaudreuil)侯爵下令停止抵抗,整個新法蘭西都放下了武器。
在這場戰(zhàn)爭中,17世紀移民政策的后遺癥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人口不足使新法蘭西當局被迫實行全民迎戰(zhàn),16-60歲的男子全部應征加入民兵隊。在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的1755年,整個新法蘭西就有1/4的人口在為戰(zhàn)爭服務?!笆忻窈兔癖粌H隨軍作戰(zhàn),還幫助運輸補給,守衛(wèi)倉庫,修建道路或要塞”。但征兵制又奪走了農業(yè)勞動力,使本就僅能維持生存的糧食生產雪上加霜,不久便開始實行食物配給,軍隊士氣受到影響。這些因素的作用達到極點時,新法蘭西的失敗便難以避免了。
四、結語
新法蘭西155年的歷史最終在1763年結束,而導致這個結局的首要原因正是17世紀其建立初期的移民政策??梢?,適當?shù)娜丝趯τ诘貐^(qū)穩(wěn)定、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而新法蘭西的失敗教訓對現(xiàn)代社會的許多方面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借鑒意義,此中道理值得人們深思。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12-baidu.cn/w/wy/63.html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