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的愛情 淡定的生死——從電影《日本沉沒》看日本人的愛情觀和生死觀
一、電影《日本沉沒》及其同名小說
日本作家小松左京創(chuàng)作的小說《日本沉沒》,1973年一出版就創(chuàng)下了上、下集400萬冊的銷售記錄,成為日本戰(zhàn)后第一暢銷書;獲得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同年被黑澤明的弟子森谷司改編成電影,觀眾達650萬人,創(chuàng)下了40億日元的票房記錄。當時日本的經濟高速成長期基本結束,該書的出版迎合了大眾的危機心理,小松左京創(chuàng)作該《日本沉沒》花費了9年時間,其中關于日本沉沒的科學論證,小松左京接受《讀賣新聞》采訪時說:“可與碩士論文相匹敵”,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再次讓日本人直面國土沉淪的危機。33年后,同名電影《日本沉沒》再次搬上銀幕,日本政府全力支持拍成了這部耗資20億日元的大制作,防衛(wèi)廳,陸、海、空自衛(wèi)隊和東京消防廳等機構都參加了拍攝,海洋研究機構擔任顧問。影片中天災人禍的場景,簡直就是現(xiàn)實版的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的預演,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和警惕。除此之外,短短的130分鐘的影片,對人物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其中小野寺與玲子的愛情,日本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也是該片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影片《日本沉沒》(2006)與同名小說在故事情節(jié)上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小野寺和阿部玲子的愛情。影片之所以在同名小說出版后33年后重新翻拍并取得巨大成功,其中之一就是對原作故事情節(jié)上做出了部分改動,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的需求。影片所歌頌的小野寺和阿部玲子純潔的愛情不是西方式的火辣的一見鐘情,是一種純潔的日本式的精神戀愛。那種含蓄的東方式的愛情給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注入了一劑清涼劑,沁人心脾。筆者試圖從這部影片探討一下日本人的愛情觀和生死觀。
二、日本人的愛情觀
1、愛情的開始——緣分
小野寺和阿部玲子的愛情的開始是在一次地震中,小野寺發(fā)現(xiàn)了處于危險中的小女孩美咲,由于自己也受傷了,在踉蹌地奔向美咲的時候,由于電線桿倒在泄露的汽油中,發(fā)生爆炸,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消防隊員玲子從直升機上將他們兩人救出。這就是他們的初次相逢。按照日本傳統(tǒng)的愛情觀和道德觀來解釋,這就是一種“緣”。
2、愛情的紐帶——美咲
從第一次相逢之后,兩人進入愛情的發(fā)展階段。首先以“禮”開始,玲子來研究中心歸還小野寺在初次見面的地震中弄破的工作服,雖說縫補的技術不太好,但是作為日本女人,體現(xiàn)了玲子賢惠和善解人意的一面,另外她被小野寺淵博的海洋方面的知識和他工作的場所深深地吸引了。在玲子訓練受傷時,小野寺去探望美咲,玲子向他傾訴了自己的經歷和煩惱,小野寺也談了自己的過去和理想,互相非常的融洽。出于對小女孩美咲的關愛,兩人才能在大難臨頭之際有接觸和發(fā)展的機會,因此說小女孩美咲是他們愛情的紐帶。在送走美咲后,小野寺向玲子表白了“我想跟你、美咲三個人一起生活”,但是玲子極其矛盾,一方面渴望得到幸福,另一方面,希望盡可能地挽救更多的像美咲那樣的孤兒,因此拒絕了小野寺提出的三個人前往英國開始幸福生活的提議,為此兩人發(fā)生了爭吵。兩人的愛情面臨著危機,這時如果小野寺只身跑到英國,那他們的愛情就結束了。
3、愛情的升華——死別
由于玲子的拒絕,小野寺沒有馬上前往英國,不愿逃難的老母親,失去親人的美咲,橫七豎八地躺在街道上的尸體,結城的死等等促使小野寺下定決心犧牲自己,挽救自己應該保護的人——玲子、美咲以及更多的同胞。在赴死之前,小野寺千辛萬苦找到玲子,親耳聽到了玲子“我并不是討厭你,你來看我,我很高興,但是我不知道怎樣來表達我的心情(我是愛你的)”,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后,小野寺給玲子留下一封信,欣然赴死。對于小野寺來說,死是值得的、幸福的。在小野寺準備乘直升機出發(fā)之際,玲子騎車趕來,兩人深情的擁抱就是他們的死別,讓他們的愛情得到升華,帶給觀眾強烈的心靈震撼。為什么小野寺能欣然赴死呢?除了愛情,這又和日本人的生死觀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三、日本人的生死觀
影片主要塑造了四類人物形象:第一類人是小野寺和結城那樣的英雄;第二類人是田所、鷹森、山本、玲子那樣為了自己的職責而將生死置之度外,忘我工作的人們;第三類人是像小野寺的母親一樣,愿意守自己最心愛的東西和最美好的回憶,寧愿跟日本一起毀滅,也不愿逃離家園的人們;第四類人就是像野崎代首相那樣在災難面前,為了保全自己,不惜拋棄自己的子民而逃往他國的人,這一類人是極少數(shù),是遭人唾棄的對象。當然,最大的群體還是廣大的國民,正如美咲的母親臨死前所說:“活著,真好?;钪陀邢M?。”在災難來臨之際,他們扶老攜幼、互幫互助、有序地離開自己的國土,為自己的民族保存了基礎。影片突出塑造了前三類人物形象,他們具有典型的日本人的生死觀。
自古以來,日本受佛教影響較深,佛教中的生死輪回觀已經深入人心,從生到死是沒有距離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是生的一部分,死并不可怕,死是生的超脫,并不意味著結束,一個人從生到死不過是自然的簡單輪回。像結城將死看得很淡定,去死就是去保護孩子小時候留下美好記憶的地方;小野寺的母親不愿離開是因為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家里的陳設都留下了丈夫的氣息。這是日本文化中最典型的生死觀。
日本人的集團意識和櫻花精神就是這種生死觀的最好注解。在日本人的觀念中,集團利益高于一切,強烈的集團意識是日本人所推崇的精神。日本人一向把個人價值維系于集體價值上,為了集團以致國家的利益,可以拋棄個人的一切,甚至生命。這種為集團、為國家殉節(jié)的精神非常強烈,時至今日雖然有所削弱,但仍頑強地保持著,影片中塑造的小野寺、田所、鷹森、山本、玲子等人物形象就是謳歌這種精神,倡導這種精神。這種精神來源于古時候的武士道精神,何謂武士道精神呢?簡言之就是為表示自己的忠誠,為主君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武士道的死亡,是果斷地,毫不猶豫地死。認為是只有死才是真誠的。可以說“武士道就是死之道,帶著美去死,是武士道的根本?!痹趷矍樯?,體現(xiàn)在以死亡來表明對愛的忠誠,對愛的負責。小野寺在決定殉節(jié)之前,雖然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但是為了避免民族的滅亡,為了挽救自己心愛的玲子,義無反顧地舍生取義,他的死體現(xiàn)對國家和愛情的忠誠。櫻花從開放到完全凋零,至多一個星期?;ㄆ陔m然極其短暫.但卻開放的分外絢爛,連凋謝也凋謝得那么轟轟烈烈。哪怕花期短暫,也要追求一種“至純至美”的壯麗,小野寺的死留給人們最美好的乃至永恒的回憶。
另外,從小野寺的死可以看出,日本人尊重生死。日本憲法第13條就規(guī)定“任何國民都應該被尊重。關于國民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權利,只要不違反公共福祉,在立法上和國政上都應該給以最大的尊重”。關于這一點,很多法學界人士和日本民眾都理解為憲法賦予給人“自己決定生和死的權利”。在結城死后,D1計劃無法實施,身為老師的田所,深愛的人玲子沒有要求小野寺去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盡管他是最合適人選,尊重他生的權利;在小野寺決定去完成這項任務時,田所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給予了積極的協(xié)助,雖然玲子很舍不得自己的愛人,最后也是在機場和他擁抱告別,他們又同時尊重了小野寺死的權利。
四、結語
總而言之,愛情是一種精神,不因“生”而存在,不因“死”而結束,它是一種永恒。影片謳歌的就是這種精神層面的純潔愛情,同時倡導日本人看輕生死,尊重生死的獨特的生死觀。從某個角度來講,借用這首詩歌來概括一下最合適不過了?!吧\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p>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12-baidu.cn/w/wy/63.html
欄目分類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