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敘事模式以及發(fā)展方向研究
中國的新聞業(yè)誕生于鴉片戰(zhàn)爭之后,與各階級的政治愛國運動密切相關。因新聞報道本身具有時效性和簡潔性等特點,所以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更新,新聞傳播的媒介逐漸增加,當下傳媒界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這些不同的敘事模式貼合了時代發(fā)展要求,促使了電視新聞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一、電視新聞敘事模式的傳統(tǒng)方法
電視新聞行業(yè)的產生極大加速了最新消息的傳遞,方便了人們對時事的了解。在新聞報道的最初階段,為了更加快捷、準確的傳播時事,從業(yè)者在敘述電視新聞時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的敘事模式。這種敘事模式以新聞的重要性、時效性以及讀者的興趣等為主,即新聞的價值為判定其報道順序的主要因素。此種敘事模式下,新聞結構呈現出上大下小的格局,因此命名為“倒金字塔”。
在倒金字塔式新聞敘事模式下,新聞稿的編寫過程不用苦于結構布局,寫作用時短,可快速完成。且因按其重要性的程度依次編寫,因此在閱讀時,有一定的選擇性,不用長篇閱讀,浪費讀者時間。因此,在早期,倒金字塔式的新聞敘事模式頗受歡迎,成為傳統(tǒng)電視新聞敘事模式中最普遍的一種。
二、電視新聞敘事模式的轉變背景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生產技術的進步。當今世界下,信息技術的革新促使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出現,極大地刺激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在傳統(tǒng)媒體不斷受到沖擊的背景下,媒體環(huán)境不斷重新融合,形成“融媒體”時代。在“融媒體”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地位開始動搖,其傳統(tǒng)的新聞敘事模式漸漸不合時宜,如難以滿足新聞時效性的要求等。
此外,在當今社會下,新聞的政治色彩逐漸衰弱。新聞的內容不再以政治、軍事等國家大事為主,人們的日常生活等民生問題逐漸成為新聞的主要內容。在對民生新聞進行報道時,傳統(tǒng)的倒金字塔新聞敘事模式難以滿足其各種需求。因此,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與報道,也促使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不得不發(fā)生轉變。
三、電視新聞敘事模式的新方法
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的新聞敘事模式逐漸式微,難以發(fā)揮新聞應有的價值。為了新聞報道的有效性,逐漸出現各式各樣的新聞敘事模式?,F總結歸為三大類,第一類:蜂巢型敘事模式;第二類:鉆石型敘事模式;第三類:菱形敘事模式。此三類是當今“融媒體”時代下主要的新聞敘事模式,一改傳統(tǒng)新聞敘事模式的頹勢,促使電視新聞的蓬勃發(fā)展。
(一)蜂巢型敘事模式
蜂巢型的新聞敘事模式主要針對特大突發(fā)性事件。當突發(fā)性事件爆發(fā)時,人們很難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并理清事件的脈絡。針對此類事件,因其緊迫性及嚴重性,一般在尚未弄清整體事件時,已對其展開報道。此時的新聞報道呈動態(tài)化滾動,多是一些零散的要素。如對馬航事件的報道,媒體采用的均是蜂巢型的敘事模式。
因此,蜂巢型的新聞敘事模式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比之傳統(tǒng)的新聞敘事模式優(yōu)勢明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劣勢,如報道的零散性強。但是,這種劣勢經過報道者恰當利用,可以轉化為優(yōu)勢。因前期報道的缺失,在后期報道中注重對事件的挖掘,借此吸引民眾,最終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鉆石型敘事模式
鉆石型的新聞敘事模式主要方式是指在新聞報道時,借用新媒體等手段,插入圖片、視頻等。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以此吸引民眾。2012年媒體報道華盛頓爆發(fā)的雪崩事件,采用即是此種敘事模式。雪崩發(fā)生于2月,《雪從天降》的報道發(fā)布于12月。在此期間,報道者充分了解事件發(fā)生始末,對雪崩事件的編稿仔細打磨。最終,在10個月之后,以一篇新穎的報道吸引民眾,引動轟動效果,促使民眾對事件的關注。
因此,鉆石形的新聞敘事模式因其苦于撰稿等,很難滿足新聞時效性的要求。但因對事件整體性的把握以及融入引人入勝的圖片、視頻等新穎的報道方式,往往引起轟動。最終,達到吸引民眾對已被遺忘的陳年舊事關注的目的。
(三)菱形敘事模式
菱形的新聞敘事模式指在新聞報道中,增加“互動”與“定制”環(huán)節(jié)?!盎印敝傅拈_設平臺,允許群眾對此事各抒己見。在還原整體事件及對互動內容的整理后,適時地對群眾進行引導,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如:對昆明暴恐事件的報道。在電視新聞報道此事件時,適時地開設各類平臺,如微博、電話熱線等,吸引群眾,并搜集不同看法。之后,發(fā)出定制性新聞,如《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悼念遇害者等,借此傳播正確的價值觀。
因此,菱形新聞敘事模式不僅導向性強,而且充分發(fā)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四、電視新聞敘事模式的發(fā)展方向
在“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適時調整,出現多樣化的敘事模式??傮w而言,雖然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其發(fā)展方向上呈現出五種趨勢:懸念化、細節(jié)化、動態(tài)化、情緒化、意識化。
(一)敘事模式懸念化
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滿足了民眾的物質需求。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民眾獲得更多的閑暇時間。因此,民眾有充足的時間關注自己生活以外的事情,尤其是超乎社會常理的事件。越是荒誕不經,越是引起民眾關注。
因此,在當今社會下,新聞報道多設置懸念來吸引受眾群。一般在新聞敘事時,首先拋出荒誕性問題,滿足受眾群的獵奇性。在后續(xù)的報道中,以問題為主線,抽絲剝繭,通過層層分析,理清整體事件。在過程中,以荒誕不經增強新聞的新鮮性與敏感性。
(二)敘事模式細節(jié)化
電視新聞的報道追求真實性,因此對細節(jié)的處理尤為重要。在電視新聞的報道過程中,往往從小處著手,增強新聞的欣賞性。在對整體事件宏觀把握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每一處細節(jié),并且仔細考究新聞稿件的遣詞造句,選擇恰當的編輯方式,爭取做到新聞事件的完整還原。
因此,在對新聞事件的敘述中,為了完整的報道事件始末,細枝末節(jié)的要素也是新聞報道的內容之一。在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中呈現細節(jié)化的發(fā)展趨勢。
(三)敘事模式動態(tài)化
當今電視新聞敘事模式另一發(fā)展方向是動態(tài)化。如今,世界發(fā)展的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強,人們關注點不僅限于本地、本國,而且視野擴展到世界其他國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世界形勢瞬息萬變,突發(fā)性事件常常爆發(fā)。
在對突發(fā)事件報道時,因其緊迫性,往往事件爆發(fā)后,新聞媒體即展開報道。但是,因其突發(fā)性,新聞媒體很難在最短的時間理清時間始末。因此,為了新聞的完整性,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新聞媒體呈現出動態(tài)化的敘事方式。此種發(fā)展趨勢大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四)敘事模式情緒化
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特點之一,為了追求真實性,新聞還須具有客觀性。但是新聞報道的主體是人,其受眾群眾也是人。因此,新聞報道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觀色彩。
當今社會下,新聞報道在實現真實性的前提下,逐漸傳達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使新聞報道蒙上主觀色彩,朝著情緒化的方向發(fā)展。如在抗震救災等新聞報道時,新聞稿件在敘述受災、救災等基本情況后,常常對救災人員進行情緒化的表述,如廢寢忘食,揮汗如雨等。在新聞報道時,進行適當的抒情,使新聞報道具有情緒表達的功能。
(五)敘事模式意識化
當今社會,言論自由,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千奇百怪。因此,在新聞報道時,要樹立“新聞意識”。在注重新聞真實、客觀的前提下,恰當的給受眾群傳輸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fā)揮并挖掘新聞本身的價值。
因此,在當今社會下,電視新聞的敘事模式意識化已經成為一種發(fā)展方向。這種發(fā)展方向挖掘了新聞的潛在價值,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五、結語
在新媒體不斷融合的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的敘事方式不斷適時調整,與時俱進。傳統(tǒng)的倒金字塔敘事模式雖已經過時,但是在報道小事件等時,其依然是首選,其他三種敘事模式逐漸成為當今電視新聞的主要敘事模式。這三種敘事模式不僅最大限度的保證新聞報道的特點:時效性、真實性等,而且逐漸挖掘了新聞的潛在價值。
本文來源:《視聽》:http://12-baidu.cn/w/qk/9501.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